南通新闻-资讯-生活第一门户 南通网首页
新闻 南通时政 南通服务 互动 公告活动 爆 料 台 汽车 汽车行情 汽车保养 南通论坛
娱乐 娱情八卦 电影电视 图片 图说南通 酷图热图 房产 热点楼盘 房价曝光 数字报纸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茅针

2020-03-28 11:48:47 来源: 南通网

□安铁生

“打了春,赤脚奔。挑野菜,拔茅针。”这童谣道出昔时儿童们的春日情趣。

茅针是茅草老根萌出的新茎,大多有两三寸长,通体圆润细长,头部尖尖呈紫红色,浑身翠绿,长着柔柔的又细又密的茸毛;有些埋得很深,常要用力才能拔起。拔茅针也颇有讲究,老了吃不动,小的一拔就断,最好是选3寸长左右的,拔时还要用巧劲,左手摁住底部,右手逮住中间部分,稍微用力,便会传来“吱吱”的拔节的声音,一枝茅针便入手中了。拔剥茅针时还要当心刺伤手,所谓“茅针三层壳,要吃当心戳”,剥去葱绿的两三层叶衣,中间一支银亮柔软的针头就“锋芒毕露”了,咬在口中,满嘴的甘甜与清新且无渣,几乎是一团暖暖的初春气息。那是属于孩子的一种无比惬意的舒适,于是赶快再拔、再吃。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茅针真是孩子们春天的好零嘴,软绵绵甜津津的,每每想起总是让人口生琼浆。

初春的茅针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燕针”,是因为每当春燕归来,茅针也纷纷拔地而起。《诗经》里曾多次出现:“昼尔于茅”“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讲的是古人白天采茅草、用茅草捆束菅草。春天新萌发的茅针曾是古人的定情之物,《诗经·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谓之“彤管”,即古代女史记事用的杆身漆朱的笔,除了比喻形象之外,又可见茅针顶端的那抹胭脂般润泽的光亮。至今常用的经典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描写的是卫国夫人庄姜的手,像茅针白皙的嫩芽,形象真切、意境纯美。

后来的文人吟咏茅针者也不少,以宋朝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最有名:“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lěi,通蕾)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将其蓬松毛茸茸的花蕾半绿半红的外形,及柔软而清香叙述得很传神。而在如东的《掘港风情》一书里,我还发现清代掘港人徐淑曾作的《茅针》诗:“东风送暖到天涯,细草如针遍地排;绣阁未能穿彩线,踏青偏刺凤头鞋。”把野外丛生的茅针比喻成绣阁里闺女未穿彩线的绣针,专戳绣了花的凤头鞋,颇有趣味。

昔日还有“茅针茅针这么白,我吃茅针你吃肉。茅针茅针这么亮,我吃茅针你喝汤。茅针茅针一把红,我吃茅针你吃虫。茅针茅针两头尖,我吃茅针你上西天!”之类的歌谣。大人们说清明之前吃3次茅针就会一年不害眼疾,还告诉小孩子古时许多的规矩,比如,掉在地上的茅针千万不能拾,纵是吝啬,也得“呵嘟,呵嘟”地吹三声,否则就得耳聋;且当天拔回的茅针,一定要当天吃下去,吃不下的就扔了。

看到敖小平先生的《南通方言考》,上有南通古老的童谣:“茅茅针,十八根,乡下奶奶吃了不打针。”意思是它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古来医书认为春天的白茅针和白茅开出的花都有止血的功能,而中医用得最多的是秋天土下挖出的白茅之根。

一键分享至

相关新闻

酷图热图

2018CBDF中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中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航拍淮安白马湖畔金 ...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