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理论圆桌 > 正文

赓续伟大建党精神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2021

07-27

09:26

来源

分享

□胡达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示,是指引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进的行动指南,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郑重宣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目的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导牢记心中,铭记奋斗历程、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作为中华慈善博物馆的主要负责人,结合学习、思想和工作实际,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践行初心使命,我以为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出的号召,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充分发挥慈善文化传播基地作用,努力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需要。中华慈善博物馆开馆五年来,依托“人性之美·博爱之光——中华慈善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列,接待了超过100万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灿烂的慈善文化,汲取精神滋养,砥砺奋进力量,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慈善文化传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慈善博物馆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充实馆藏文物,挖掘藏品内涵,提升文化研究水平,丰富展陈形式,创新教育手段,推出更多更高雅的展览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还要坚持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第九届中国慈展会专门来函,邀请我馆一起策展、主办慈善文化科普展区,我想这是一个极好的宣传展示中华慈善文化的机会,我馆一定会根据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精心策划、全力办好。

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基地作用,让博物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中华慈善博物馆之所以被确定为党性教育基地,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慈善博物馆当代展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党员,许许多多党员同志就像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闪耀着党性光芒和人性光辉,深深打动了前来参观的游客。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和为民服务意识,优秀事迹和慈善精神值得好好总结、提炼、传承和弘扬,我们有责任通过努力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提供更高质量的资源和鲜活教材,助推党员干部人性修为和党性修养的提升。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使博物馆真正变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慈善博物馆展区,有几代国家领导人点赞的陈嘉庚,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的我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先驱、“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有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范仲淹;有爱国企业家霍英东、曾宪梓、王永庆,有著名佛学家星云大师。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是爱国主义的化身,是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近期我馆正在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有信心借助这一契机,挖掘好红色资源,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通博物苑时提出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落到实处,使广大青少年、民营企业家和各界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站在历史深厚的基础之上,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底蕴,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为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馆长、党总支书记)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