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理论圆桌 > 正文

改革开放是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2021

08-12

09:3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陈志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习近平同志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时曾说,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和国家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二是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三是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道路形成、发展的基本支撑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其中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排在第三位;在阐述贯彻新发展理念时,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强调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几个要点是不能不提的。

第一,四十多年的历程使党的思想路线真正得到了恢复并落到实处。

共产党的历史中有一条党内斗争红线,是围绕代表不代表、坚持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展开的。我们所讲的党在历史上犯左的和右的错误,本质上是因为没有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是怎样才是坚持了这条路线呢?就一句话:实事求是!就是从社会历史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就是不间断地将观察、分析国际国内情况作为决策的依据。

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而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形成了巨大压力,党要在如此严重的困境中重新奋起,这就首先必须恢复党的思想路线。今天我们回忆一下,在那个背景下,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多么不容易。而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更不容易。也正因为此,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邓小平说过三句话。第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表明,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而这一觉醒使得我们进一步看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恢复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使我们感受到路线问题,特别是思想路线问题是活生生的社会发展还是倒退的问题。

第二,四十多年历程就是从问题到主义的过程,就是反思科学社会主义,定位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的新文化运动中,曾经发生过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大争论,李大钊与胡适围绕问题和主义进行了辩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内,当然应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是否是坚持了主义上争论不休。这就是邓小平讲的“不争论”。争论来争论去的最终结果是陷入空泛的理论纠葛,没有意义。社会主义建立后,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提高生产力。那么就围绕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制定政策、思考问题。四十多年来,我们对于主义的争论少了,对于问题谈得多了,这是进步。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动因时,曾经这样说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引发了我们党的深刻反思。反思的结论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我们党对于“主义”的反思,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而又落脚到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坚持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在逻辑。如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言: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四十多年间,我们党和人民已经能够克服僵化,理性科学地看待经典作家记述的社会主义和现实中国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给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起来,带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制度和模式问题议论纷纷,既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既有认为难以置信的,也有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担心中国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向外输出、造成所谓“模式威胁”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党自有明确的主心骨,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制度文明和发展模式方面所创造的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如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第三,四十多年历程,使得全党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就应该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遵循,鉴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体党员和人民对于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第四,四十多年历程,使我国社会与人的文化观念得到全面更新。

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变化,首先是中国人民面貌的变化。长期窒息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积极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开始成为人们精神状态的主流。

在这场深刻变革中,社会主义中国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未有如此明确而统一的目标和行动指向。

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执政党思维取代了革命党思维,在领导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更趋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更注重多样化生活方式,更注重个人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的提升,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现代色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宣示了坚定不移地捍卫改革开放政策的态度。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