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空宅

2021

08-24

08:39

来源

分享

□杨 谔

也许不刨根问底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也许永久地保持好奇才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父亲仙逝数天后,老家便成了一座空宅。

有一个晚上朋友酒后打电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聚聚,我正认真盘算时间,却听到电话那头有悄声的议论:“他父亲前几时走了,他已经无家可归了。”

自从母亲离世,每次回去,心里都有被慢慢抽空的感觉。没有父母的老宅,将会像一个失魂落魄的游子。也有朋友安慰说:父母老去后,对上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接下来会有二十年属于自己的轻松自由的光阴。

母亲离去已有两年半,父亲离去也有了半年,我与妻子还像以前一样每周都要回到老宅住上一晚。开始时我们住在自己的卧室,不久便搬到了父母生前的房间。在那里,我还能感受到父母身上熟悉的气味,仿佛还能看到父母的身影。“扑托扑托”,那是母亲的脚步声;“哼呢——哼呢——”,那是父亲推着轮椅走路时的喘气声。春节后,妻重新打理了围墙,加固了沟沿,补植了花草。春天,老宅依旧花香满园;夏天,水果依旧挂满枝头。去年冬天因骤冷而“冻死”的铁树,竟也长出了葱绿;被砍掉的竹子、芭蕉,长得比往年还要茂盛。回到老家,有邻居们时来小立闲聊,有时还带来新采摘的蔬果。早晨或黄昏,两只“旧时相识”的喜鹊,都会站在屋后高高的水杉树枝头,欢快地歌唱……

有人说:父母的离去,就像拆除了一垛隔在我们与死神之间的墙。就在前几天,去看望一位生命垂危的长辈,与儿时的伙伴闲话,大家都坦然地说着生死。类似的大事一旦亲历得多了,在别人是天崩地裂,在自己则是司空见惯。人生本如赴宴,宴罢总要归去。再往前几天,与人计算维持生活所需的费用,发现居然只需那么一点点就足矣,拼死拼活、绞尽脑汁地去得到,一下子便显得那么可笑。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拥有物质、头衔、荣誉的多少,而在于健康与知足,索取越少,则越易获得幸福。当然,这样的想法也完全可能成为某些人鄙视我的理由。曾在某医科大学的展示室看到过人类神经系统的标本,真是只有上帝才有的杰作,比莫扎特的音乐和霍金的《时间简史》还要不可思议。在医学家的眼里,人不过是一台“机器”而已。为什么被叫作“人”的这台机器偏偏如此独特?有爱与恨,有美与丑,有自负与忏悔,有欢乐与悲苦,有奉献与索取,有良善与罪恶,有殉道与虚荣,有莫名其妙的各种各样的心思?这一台与那一台,又彼此不同。

父母留下的老宅,因为我们,也许能免于沦为一所空宅,几年、几十年以内没有坍塌的危险。但我们留下的呢?我们的后代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们呢?后代的后代呢?后代的后代的再后代呢?“死去元知万事空”,人活着是为了繁衍和继承吗?人生的真义究竟是什么?应该为当下还是将来?物质与精神孰轻孰重?彼此争夺与伤害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常对无法了解的事物抱有无穷的好奇心,比如人生的意义。也许不刨根问底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也许永久地保持好奇才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喜欢把事物的真相告诉别人,从而达到让人扫兴的目的的尼采竟然说过这样一段还算美好的话:“生命中有一些罕见、孤立却意义非凡的时刻,还有不可胜数的间隔。最美好的间隔也不过是关于那些时刻的回味。爱情、春光、优美的旋律、山峦、月光、大海,所有这一切与心灵畅所欲言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这样的机会确实存在的话……”

去创造美好珍惜美好吧,也许生活的意义是由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串联起来的。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