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南通:治污攻坚,生态福祉惠万家

2021

09-15

14:46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仰头见蓝、推窗见绿,空气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这是很多南通市民的共同感受。

与市民的直观感受一致,来自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通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为89%,列全省第一。2020年,全市AQI达标率87.7%,同比上升6.9%,全年收获321个蓝天,连续三年全省第一;PM_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0.3%,同比增加16.1%,创“十三五”以来最好局面,全面超额完成目标。

数据,折射绿色发展成效,也见证南通对生态文明的孜孜以求。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南通瞄准改善环境质量靶心,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蓝天碧水 齐心护佑

白露过后,秋意渐浓。早晚气温逐渐转凉,在南通的城市客厅——长江边的五山地区(上图 许丛军摄),市民下班后来此骑行、跑步,享受阵阵江风,欣赏秋日美景。

曾经,这里是一片生产岸线,“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铁腕治理唤回滨江美景,波澜壮阔的长江水,世界各地的巨轮从这里驶过;五彩斑斓的景观带,健身步道镶嵌其间,散步的老人、追逐的孩童……俨然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数据显示,与“十二五”末(2015年)相比,“十三五”末(2020年)PM_2.5浓度从5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降幅40%,AQI从67.7%提升到87.7%,增幅为20%。水环境治理实现三年三个大跨步,跻身第一方阵,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16.1%,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平均水质消除劣V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提升到92%,居全省前列……

碧水蓝天净土是最可观可感的生态福祉。这五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气、土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大力推动污染防治,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2018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率先在省内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抽调人员、实体化运作,并“高配”了负责人:指挥长为市委书记和市长,督察长为市政协主席。对污染防治攻坚开始实施“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了督察、考核、问责“大机制”。对督察和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轻到重以“工作联系函”“交办单”“督办单”等方式交由责任主体整改,并适时组织“回头看”,对问题较为严重的,还同时提交市纪委跟踪督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季度点评会,对各县(市、区)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整改等实行量化考核,不仅强化了组织领导,压实了责任,也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社区。

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例,2020年上半年,市政府专题召开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会,聚焦建设工地、拆卸现场、闲置地块、道路街巷、渣土运输、“两场一站”等六大领域,通过市级巡查交办、主体自查自纠、纪检督查问责、社会访查曝光,严厉打击扬尘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下半年“百日攻坚”期间,市政府专题部署秋冬季大气治理工作,对各地各部门再动员、再部署,强化攻坚、全力冲刺,确保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精准治污 源头防控

越来越多的蓝天数、持续走低的污染浓度……五年来,南通生态环境治理方式重点突出系统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相结合,有力有效解决了一批污染防治难题。

生态环境治理,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南通大气污染治理紧扣“控煤、降尘、治企、管车、禁烧、联防”12字方针,淘汰燃煤小锅炉3000余台,VOCs治理全面提速,扬尘污染防治有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围绕城市、农村两大战场,聚焦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四大领域,发力攻坚,标本兼治,系统推进,先后完成濠河及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水环境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十个必接”工作,建成九圩港泵站、通吕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如皋焦港河泵站等重点活水畅流工程。

精准治污,打出“组合拳”。借助在线监控、雷达扫描、走航监测等先进科技手段,结合全面排查、清单管理等“土方法”,进行溯源分析、精准查找污染源头。

“天眼”+“地勤”的监管模式,对精准治污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有效解决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基础保障。

化工围江、传统行业环境污染严重……南通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清单销号管理,紧抓8大类交办问题整改,通过精准治污,切实解决长期累积的历史遗留问题,倒逼传统行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南通取消海安、海门、启东三个化工园区定位;协同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危化品综合治理、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2019年以来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62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29家。拆除93家钢丝绳企业酸洗磷化工段,关闭退出67家印染企业,综合整治废旧橡胶再生行业,建成热处理产业平台,重金属废水、铅污染、废酸污泥等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8大类1368个交办问题,整改完成率超过99%,重点解决了狼山港务公司硫磺码头(在狼山一级保护区内)、如皋沪江废油、如东老十八总地区危废填埋等一批老大难问题。

标本兼治 久久为功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污染防治从治标走向治本的重要抓手。五年来,南通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可见更多理念之变、发展之变。

厚积而薄发,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南通在全省率先实施污染防治百分量化考核,每季度排名第一和末尾的地区党委政府负责同志要在全市大会上交流表态;确定全市首批553家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和150家环保示范企业,对守法企业免于现场检查,对绿色企业实行应急管控豁免;全市727家重点排污单位配置一名“环保总监”,改变以往企业环保工作无人管、不懂管的局面,属全国首创;生态环境损害试点形成“南通模式”,入选“第二届江苏生态环境十大先进典型”,工作经验全国推广,案件数量、赔偿金额均居全国前列,有效破解“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买单”困局,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损害赔偿制度基层联系点……

“十三五”期间,全市还投入5亿元用于监测监控建设,为精准治理、溯源分析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全市有各类空气自动监测站124个,是“十二五”末的6.8倍,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形成。全市有各类水质自动监测站108个,比“十二五”期间增加6.2倍,覆盖国控、省控、入江、入海主要断面。此外,全市建成噪声自动监测站8座,建成11个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控设施,对377家重点排污单位、633家排污许可证重点单位实施自动监控,完成1600多家企业的用电监控,完成80家重点企业视频监控。化工园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基本建成自动监控平台,全市监测监控能力实现量与质的同步飞跃。

五年时光波澜不惊,岁月宁静似水,轻缓前行。树木生长,花儿绽放,绿水青山的底色正由“浅”变“深”,成为全社会发展的主色调,优良的生态环境让江海儿女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祉。

文|记者朱蓓宁 彭军君 图|记者许丛军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