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理论圆桌 > 正文

《考古中国》断想

2021

12-19

10:32

来源

分享

□汪 微
  今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我脑子里常常闪现出那些为田野考古、现场勘察、文物释疑、实证立言作出巨大贡献的考古学大师们的身影:罗振玉、王国维、李济、裴文中、贾兰坡……正好手头有一部当代考古学专家岳南的力作《考古中国》。本书涵盖仰韶遗址、“北京人”遗址、曾侯乙墓、秦始皇陵兵马俑、三星堆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明定陵、清东陵等考古大事件的方方面面,其中尤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沉睡50万年之久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掘始末的记述。
  对“北京人”的第一印象,来自初中历史课本中的那幅头像复原图:高颧阔口、檐眉圆颏。在蓝田人、元谋人、巫山人陆续被发现之前,“北京人”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人类先祖。二十世纪开启后的一二十年间,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泱泱中华,在考古领域虽算不上是一片空白,但不成体系。然而一些西方探险家、考古学者却已把目光投向这块圣地,斯坦因、安特生等人捷足先登,在敦煌、仰韶村、周口店频繁出入。
  从《考古中国》第二卷《寻找祖先》中不难发现,在李济、裴文中那个时代,以象牙塔为基础的泥古式考据是中国考古学的主流,不少貌似才华横溢的学者都脱不了“为考古而考古”的窠臼,热衷于在前人留下的典籍中寻章摘句,罗列人为的古物标本,然后关在书斋里做爬罗剔抉的分类工作,搭建疑云重重的考古学术构架。毋庸置疑,李济、裴文中那种挑战传统、离经叛道的研究方法,为后世考古工作者作出了榜样,也正因如此,奠定了他们“中国现代考古学先驱”的地位。
  读《考古中国》,我深刻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一种求真精神。那些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都无一例外地更注重田野考察和实物求证。此前,以研究甲骨文闻名的考古和金石学家王懿荣、刘鹗基本上都是躲在书斋里把学问做得很精,这种做学问的方式沿自宋代已近千年。这些学者头脑确实精密,搜罗大量相关历史资料,提出不少高人一筹的学术见解,并坚信这是正统的考古行为方式,甚至连二十世纪初文化思想比较开明的大学者梁启超也对这种方式表示赞赏和推崇。然而李济、裴文中他们却主张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能满足于纸上谈兵。在他们眼里,没有衣袖一尘不染、裤管不沾泥的考古学家,要把考古工作做到家,不顶烈日冒风雨,不入山野密林、荒漠大泽废寝忘食地进行调查发掘,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山之人的李济,学成归国后即走出书斋“刨坟掘墓寻古迹”,主持殷墟等多项考古发掘,收获了前无古人的研究成果。李济的生命价值和乐趣就在于穿越时空,探索、发现和还原书本以外的历史真相。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这样的求索精神,就没有中国现代考古学,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树上就会缺少一枚智慧之果。同样,裴文中在带领地质调查所的伙伴们出征周口店,甩开臂膀大干一场之前,就一直憧憬几位西方著名田野考古学家取得的成就:德国的谢里曼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荷马史诗中描绘的特洛伊古城;德国的莫赫通过田野考古手段,发现湮没几千年的津巴布韦文明遗址;美国学者唐纳运用田野考古综合知识和实践,推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到的阿特兰蒂斯就是沉落大西洋底的“大西洲”……
  裴文中和伙伴们开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进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田野考古示范和开拓。事实证明,随着后来一次又一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出土,成功唤醒了不少沉迷于故纸堆中不能自拔的考古界书呆子。难以想象裴文中主持发掘周口店夜以继日的七八个月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且不说没完没了的挖土、搬石对考古队员体力极限的挑战,单是那巨大的精神压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当时团队的经费支撑由纽约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在协议章程上明确规定,发掘工作中如不能按序时进度拿出出土实物和研究论文,经费来源将会随时被掐断。在裴文中看来,钱的事情还不是最大问题,中国考古队创造辉煌才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用铁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考古完全能做得一点也不比西方考古逊色,裴文中在前辈发掘的基础上,从周口店遗址第五层起继续向深处发掘,在遭遇异常坚硬的岩层时,甚至不惜冒险使用烈性炸药。直到有一天,凿穿深达四十余米的第九层,让千呼万唤的那扇关闭“北京人”的神秘大门訇然中开!
  1929年12月2日,是中国现代考古史上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也是世界考古学史和人类学史都无法绕开的日子。这天下午四时许,中国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后来成为考古学泰斗的裴文中博士,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从而证实了瑞典人安特生在1921年的预言:“我有一种预感,中国人祖先的遗骨就躺在这里。”石破天惊的发现还远未结束,1936年11月,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居然在11天内连续发掘了3个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继贾兰坡之后,又有许多年轻有为的考古工作者,他们和裴文中一样,把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推上了世界考古界的一流水平。
  放下手中的《考古中国》,我推开北窗遥望周口店方向,心潮澎湃。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正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极好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毫无疑问离不开更多展示中华文明风采的惊人发现被一一叩访……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