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盘活“国家宝藏”,让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2022

03-13

09:5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近日,一场“文物音乐会”席卷而来,无数观众闻声前往。垂手而立的唐粉彩仕女,咧着大嘴的三星堆青铜面具,挥着蹄子的铜奔马……重新填词后的《达拉崩吧》魔性洗脑。国宝们唱嗨了,网友们沉醉了,中华文化又“活”起来了。

有传承,推动“文化自信”向深而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悠悠五千载,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踩的地都是历史。文物音乐会版《达拉崩吧》中,2000多年前的长信宫灯发出对宇航火箭的祝愿,3000年前的三星堆青铜面具歌颂脱贫攻坚后的美好生活……各种文物在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中开启了生命的延续。数千年来,方寸间,流转的是时间,流存的是精华。文物是一份活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宝藏,更是历史长河的“承载者”、国家形象的“金名片”。此次“高歌一曲”,给予文物新的生命力,让我们见证其不断迸发的活力。“歌词满分、造型满分、惊喜满分”的呼声彰显出国人对中华文明的审美旨趣,在初心和坚守中推动着文化自信向深而行。

有乐趣,助力“喜闻乐见”走向民间。“文化音乐会”在朋友圈的不断刷屏,间接折射出公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持续升温。其实,这股“国风热潮”的兴起,百姓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早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爆火时就有迹可循。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就应该在被欣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我们也欣喜地看见,甘肃省博物馆设计出的文物表情包广为流传、《千里江山图》演绎成雅俗共赏的舞蹈被深受喜爱、三星堆文物做成迷你版文创摆件……文化遗产代表性符号与现代生活诉求完美结合,让许多藏于深闺的文物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遗产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

有创意,赓续“文物活化”魅力新篇。“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把文物“玩”起来这不是首创,让文物“动”起来的技术也并不复杂。纵观当下,创意的灵光一闪为形式的妙趣横生添了彩,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文物的“闪亮登场”赋了能。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也有我们的前辈先人为之付出的汗水、泪水和悠深情怀。因此,“活化”文物,揭示内涵,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在提炼优秀文化中的精神标识。有人说,最好的传承需巧借创新之水。你看,《天下大同》的歌舞剧将山西的故事说给大众听,各地的红色旅游工程引导民众在精神滋养中传承红色基因……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生机。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正是科技进步、文化创新等活力的注入,才让“国家宝藏”在岁月的更迭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也是为家国存照,和时代留影。等到千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站在时光的山巅怀想曾经,也会自豪地感慨,那是中华文明留下的足迹。(陈佳博)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