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守住“粮”心施“粮”策 合力把牢“粮袋子”

2022

06-28

10:34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不仅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端好粮食安全这“一碗米”,用“粮”策守好群众的“粮袋子”,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占补平衡,实现“藏粮于地”。“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地,更有底气。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耕地总面积19.18亿亩,全国人均仅占有1.37亩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为此,我们当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落实占补平衡的补偿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保数量成为耕地保护的刚性指标,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守住耕地数量,也要守护耕地质量。守红线同样体现在土地质量上的“深耕细作”,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加大低产田改造力度,强化黑土地综合使用养护。一系列措施“组合拳”让“藏粮于地”举措落实落地落到位,这样“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更牢。 

培育优质种子,发展智慧耕种,做到“藏粮于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育种、播种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两大抓手,需要科技赋能、智慧引领。本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重点在于良种。“农为国本,种为农芯”,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中国饭碗”稳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关键。良种是产出好粮食的基础,配上良方最终才能获得好收成。智能化、机械化,从播种到收割,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智慧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为耕种、收割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把农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在“希望的田野”上迎来“向往的生活”。

提供财政支持,增强经营意识,推进“藏粮于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不仅要守红线、上科技,更需要懂人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确保农民“仓廪足、钱袋鼓”。中央财政将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入田间,“托”牢农民种粮积极性,给农民提供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60多亿元,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共300亿元,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做到“藏粮于民”。同时,各地引入现代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形成“规模性经营”,让企业“有钱赚”,让农民“有奔头”,切实推进“藏粮于民”,不断激发粮食生产内生动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夏粮增产丰收已成定局,夏粮丰则全年稳,用好三剂“粮”策,让14亿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姚玉铃)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