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漫评:让“非遗”之美“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

12-02

11:0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瑰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折射出中国人浪漫且有仪式感的生活细节。近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登场了!敦煌》《非遗传承,少年敢当》等纪录片将非遗的魅力渐次铺陈落地,一个个具象又鲜活的非遗文化从节目中缓缓走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生命力。

一根竹竿“一苇渡江”、一个个汉字嵌进豆糖、镂空雕刻一枚同心球、撑开千年前同款油纸伞、制作几近失传的南京绒花……创造之旅永无止境,匠心巧思彰显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手艺活,既传统又时尚。”中国工匠用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带领我们穿越古今,感受华夏千百年来衣、食、住、行、用、游乐等生活细节。如今,吃非遗、看非遗、听非遗、买非遗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原本冷门的非遗开始“涨粉”,不少人成为了非遗粉丝,是非遗忠诚的见证者、欣赏者。

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一代代中国工匠毕生追求精益求精,择一事而终一生,一招一式传匠心,一榫一卯传古韵,一针一线绣繁华。从苏绣到吴桥杂技、从泥塑到钧瓷烧制技艺、从东阳木雕到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在他们的精雕细琢中,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得以走向世界舞台,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随着党和国家对非遗文化强有力的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非遗保护与传承,有着极强的文化指引和现实意义。传承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这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只有不断壮大传承人的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用具体行动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让非遗芬芳馥郁、历久弥新。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只有拥抱市场,激活“融合发展”一池春水,非遗传承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以“新消费”支持“老手艺”,让传统手艺“老树发新枝”。通过内容、技术和资源的融通,为非遗传承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入挖掘非物质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非遗品牌,大力推进“非遗+旅游”、“非遗+购物”等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遗长效保护路径,增强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开展文化旅游节、举办“非遗日”,通过创新传播方式,综合运用视频节目、直播带货等表现形式,借助科技力量与全媒体报道手段,挖掘非遗密码,推动传统手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深度融合“1+1>2”的叠加效应,为非遗传承人们搭建展示匠心和技艺的大舞台、铺好“老手艺数字化变现”的新路子。

文化有大美,自信以持之。唯有不断为传承续薪火,源源注入发展活力,才能让非遗之美穿越千年仍历久弥新,实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完美跨越。(文/张妍图/殷泽慧)

[编辑: 奚柯柯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