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江苏海门多措并举助力粮食生产优质高效

2023

03-21

14:38

来源

海门融媒体中心

分享

春耕备耕正当时。江苏省南通海门区池鹏村的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30多台机器设备穿梭田间地头,100余名建设者加紧施工。“力争在4月底实现项目基本完工,确保水稻生产按时进行。”池鹏村党总支书记施菊告诉记者。

“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全国两会上,与“粮食安全”有关的话题被多次提及。自古以来,粮食都是维系百姓生计的基础,粮食安全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门区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区域性粮食安全。

发展新兴主体 稳定粮食产量

“土地经营权攥在集体手里,种粮就更有底气了。”3月16日,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高桥村村委会副主任沈东带着村干部们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时感慨道。
早在2017年,海门高桥村就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村里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从最开始的150多亩逐渐增至600多亩。2021年,高桥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的方式成立了新型合作农场,并将600多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实施稻麦轮作。2022年,新型合作农场的水稻亩产超1100斤,小麦亩产达850斤,粮食单产均高于海门平均水平,为全村增加村营收入20余万元。

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新型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海门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由以前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逐渐向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方向转变,有效解决了个体农户种粮效率低、经济收益差等难题。
截至2022年底,南通市海门区集中连片且2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78家,其中村集体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达86家,总经营面积约4.2万亩,小麦经营面积3.5万亩,水稻经营面积3.7万亩,均占总经营面积的八成以上,成为海门粮食生产的新兴力量代表。

作为参与新型合作农场经营管理的重要负责人,沈东在深入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后,信心倍增。他表示,高桥村新型合作农场将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同时与农机服务合作社开展全程机械化合作,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

调整种植结构 协调粮油规模

3月16日上午,南通发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何瑞荣趁着晴好天气,来到位于海门区三星镇光荣村的油菜项目田,认真观察油菜的生产情况,并不时做着记录。

光荣村的油菜项目田总面积220亩,是南通发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增的粮油项目之一。目前,公司的粮油种植面积已增至420亩。
正所谓“粮油不分家”。去年以来,南通市海门区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端稳端牢百姓饭碗。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不断增加高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水稻、小麦在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同时,利用耕地退还、季节性撂荒地等方式充分挖掘油菜、大豆的种植潜力,促使海门粮食、油料综合产能全面提升。截至2022年底,海门油菜种植面积达17.2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近万亩。
在深刻领会全国两会重要精神后,何瑞荣表示,接下来,公司将在油菜种植的技术层面与南京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开展合作,不断提高油菜机械化种植程度,提升油菜种植水平,助力实现油料稳产高产目标。

运用绿色技术 优化粮食生产

“我们在手机App上随时能看到小麦生长环境的多项指标,根据数据的浮动,可以实时调整小麦施肥、喷药的方案,非常科学、环保。”日前,海门悦来镇保民村党总支书记陆丽君向前来调研的区作栽站副站长沈华反馈了使用人工智能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开展小麦培管的感受。
海门保民村拥有海门最大的稻麦轮作新型合作农场,今年在区作栽站的引导下,全面提升了粮食种植的“绿色技术”含量,除智能化培管外,他们还与科研院所开展了绿色农田建设及产能提升科技服务试验,主要运用“稻茬麦条带旋耕秸秆行间集覆宽窄行智能精播”技术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2022年,海门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优质稻麦基地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全程机械化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为抓手,集成推广减肥减药、省工节本的绿色技术模式,累计建成24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示范片单产增产3%以上,优质食味水稻、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占比均达95%以上;累计建成42个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基地)。

今年的全国两会强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沈华表示,海门区作栽站将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主体的帮扶力度,例如开展技术指导、组织观摩培训、发放物化试用物资等,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助力粮食生产优质、高效。(作者:俞苏华   马琴)

[编辑: 吴一多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