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土特产”大有可为,“振兴路”越走越宽

2023

03-25

10:3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赋能续航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命如此,产业亦然。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幅员辽阔,生态各异,广袤的乡村大地各具风情。原汁原味的美食、耕读传家的文化、“绿野仙踪”般的美景、“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以及各种田园野趣、民俗风情,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的哪片土,播的哪粒种。如何让形形色色的资源从“沉睡”中“醒来”,变成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禀赋”,让薄“土”生出“金”,已经成为新时代各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丹东的草莓、浮梁的茶叶、广饶的燕窝果、云南的鲜花饼、长白山的人参、内蒙古的奶酪……近年来,各地“土特产”纷纷走出大山,跳出村落,融入人们生活,摆上大众餐桌,让消费者“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小小“土特产”,内藏“大乾坤”。它是各地独有的“特色产物”,更是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将其“发扬光大”,既要在“土”资源上下功夫,也要在“特”品质上找出路。一方面,要狠抓标准化生产,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质”取胜。另一方面,要紧跟消费者需求,将“买家要的”和“卖家有的”紧密相连,让“好品牌”变成“抢手货”,以“特”致胜。

一件农产品,从“深山别院”走进大众视野,除了要经历种植、收获等过程,也免不了技术加工、保鲜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融入文化、民俗、乡愁等元素,它能变成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休闲田园、旅游观光等产业结合,它又能释放多元化的经济价值。可见,小小的“土特产”背后,拖着一条灵活拉动的“产业链”。

“土特产”服务产业振兴,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真金白银”。这就需要做好“产”的文章,延长产业链,增大附加值。在河南,桥北乡桃林牵手慕斯蛋糕工厂,让蜜桃越“变”越值钱。在浙江南浔古镇,枇杷梗、定胜糕、熏豆茶等食品与盲盒联合出新,吸引众多年轻人。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当地想方设法让单纯的“吃牦牛”向“吃牦牛、赏牦牛、骑牦牛、认领牦牛”等多形态发展……在“产”上纵向拓展,在“链”上横向拉长,各地不断助力特色产业实现从“小而散”到“大而强”的华丽变身。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还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立足“土味”“特色”“产业”三要素,能够为乡村的发展前景奠定物质基础,让百姓好生活更可期待,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陈佳博)


[编辑: 俞鑫城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