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江苏如皋:“新农人”化身“兴农人”,“新农路”上绘就好“丰”景

2023

04-02

13:52

来源

如e如皋

分享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近年来,在江苏如皋,田间能手、农技专家、乡土“艺人”出现在田间地头,越来越多思维活跃的青年人跨界回到农村,他们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把资金重仓“搬到”乡村,成为活跃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舞台上的“新农人”。他们致力于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用汗水和努力浇灌新土地,在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中,华丽完成这场“新农人”与“新农村”的“双向奔赴”。

按下创新加速键 小盆景做出大名堂

走进如城街道贺洋社区花名堂园艺中心,一排排水培植物整齐摆放在桌上,绿油油的树叶茂盛生长,透明的盆体映出根须,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是空气凤梨,它的根部可以裸露在空气里,平时喷喷水就行。这是四季桂,这个品种销量很好……”面对眼前上百种植物的名字和习性,花名堂负责人刘小飞如数家珍。

受父亲做苗木生意的影响,“85后”小伙儿刘小飞从小耳濡目染,对花花草草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如皋创办了“花名堂”。创办后不久,刘小飞就另辟蹊径,以盆栽产品、创新微型盆景、创意盆景产品等打开了小微盆景市场。“小微盆景的销量虽然不错,但是养护难成了客户反映最多的问题。”为了让盆景养护变得简单,刘小飞开始了创新之路。“当时市面上水培植物主要是草本类的,而我们要尝试木本类植物的水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小飞将枯萎的植物样本作为技术难点的突破口,针对不同植物的根系处理、温度湿度以及后期养护,联合高校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在2020年研究出了“泡”在水里就能活的水培盆景。十多年的时间,花名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1年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具有盆景出口资质的企业,开启了我国水培小微盆景走出国门的先河。

“盆景对我而言,既是对家乡情感的寄托,也是十分热爱并且将一直坚持的事业。”刘小飞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扩大培育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指尖编出幸福花 “盆”然心动惹人爱

“这是珍珠黄杨,它枝密叶少,是一种珍贵品种,你看,上面点缀的粉色还有黄色的小花朵是我编织的……”近日,安定村的吴海萍在自家直播间内对着镜头热情地向网友介绍手中的黄杨树。

在成为一名网络主播之前,吴海萍开着一家母婴店,由于孩子无人照料,吴海萍转手了母婴店,专心做一名网络主播。“去年年初我在喜马拉雅app上做声播,起初是给大家分享育儿知识,后来由于我家种植苗木,同时苗木也是我们社区的特色产业,我就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app上介绍如皋的苗木品种、习性等,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吴海萍透露,在一次逛花木大世界的时候,发现展厅内的多肉摆了很多造型,游客们十分感兴趣,就决定发挥自己的编织特长,用手工花为盆景做装饰,“装饰后的盆景经过各大app展示,我收获了众多粉丝,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用‘直播+短视频+编织’的形式介绍咱们安定村乃至整个如皋的特色农业,通过网络让家乡的农特产品走出去。”对于直播农产品,吴海萍一直信心满满。她想用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让传统农业插上数字翅膀,把特色产业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们社区约有8名主播,我们将以吴海萍为中心,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能力强的乡土直播人才,把社区的优质农特产品带红带火,实现农村增收致富。”安定村党总支书记石建平说道。

返乡创业田间忙 奏响希望春之歌

这段时间,田野里已是万象“耕”新,方庄村志成家庭农场早已开启忙碌模式。只见农场负责人姚志成站在田边,手持设备操控,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设置参数、规划路线,简单几下无人机便“乖乖听话”去完成植保任务。“95后”“返乡大学生”“新农人”……这都是姚志成身上的标签。姚志成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返乡扎根农村,目前已经承包了820亩田地用于种植小麦、水稻。“读大学期间,赶上放假回家,我经常帮做农活,发现农村其实大有可为。”虽然姚志成并不是学的农业专业,但是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深厚感情。“后来看到国家强农富农惠农的决心以及一系列对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而且我的父母也十分支持我,这更加坚定了我想专心务农的决心。”

志成家庭农场有2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2台植保无人机、8台烘干机,“父母负责田间培管,而我负责用这些机器种好田。”姚志成介绍说,一台无人机每次可以携带近30公斤肥料,每天的作业面积能达到500亩,而传统的喷洒方式,一人每天只能作业20亩。“成本降了下来,用时还短了,干活效率提高了不少!”谈到未来,姚志成眼里有光:“今后我将扩大种植规模,建立自家米厂,成立自己的品牌,实现生产加工一条龙,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呼唤着怀揣理想的青年人,期待着敢闯敢拼的“新农人”。接下来,如皋如城街道将持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完善物流等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直播培训课程,为新农人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书写更精彩的乡村振兴新故事。(张灵若、罗晶晶)


[编辑: 苏敏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