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2023

06-22

11:18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种种习俗从古至今不辍,人们在欢度佳节中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底蕴。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端午的起源则说法不一,除了耳熟能详的纪念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之说,还有夏至说、蓄兰沐浴说等。尽管起源传说存在地域差异,但文化内涵相通,并延续到如今的时代精神之中。

在端午文化中寻“爱国”精神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汨罗江边一跃,让屈原那份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精神感染了百姓,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令人追思缅怀千年。爱国之心不可无、强国之志不可缺、报国之举不可少,即便是在平凡岗位默默付出、不断前行的人们,也用日复一日的劳动与创造诠释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意义。新征程上,广大青年更应当秉承先辈之气节,时刻以无我的境界和有我的担当,不懈“求索”,把信仰之锚扎得更牢,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以“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爱国信念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在端午文化中寻“孝道”思想之根,传承传统美德。端午节的起源故事之一,就体现了中华“孝”文化的传承。相传曹娥的父亲在五月初五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年仅十四岁的曹娥痛哭之后也投身江水之中,抱着父亲的遗体浮出水面,就此成为神话。端午尽孝的风俗如今仍然有所表现,比如每逢端午节阖家团圆看望老人、给孤寡老人送粽子等等,体现出现代人对传统美德的盼望和回归。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空巢”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常态,当“膝下尽孝”竟成为一种难得的奢侈品,青年人更要继承发扬孝道文化,哪怕只是一个久违的拥抱,一杯暖心的热茶,抑或是一通关怀的电话,都能够传递亲情最朴实动人的温度。

在端午文化中寻“和谐”理念之根,汲取生存智慧。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敬畏的、顺应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便是古代端午习俗的核心主题,提倡人与自然的调和、平衡,得以无疫无灾,安然度夏。赛龙舟、吃粽子、走亲访友、外出游玩不仅使人们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也给予了人们增进感情的机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科技日益发达,自然环境却不断遭受破坏的现状下,各类严重的生态问题不断涌现,而端午节俗中蕴含的敬畏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符合生态文明思想的要义,端午节的到来正可以提醒人们返璞归真、关注自然,从而树立起深刻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恰逢端阳佳节,我们不妨从这份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寻根溯源,深入了解与认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让这股传承千年的“精气神”历久弥新,加入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之中,汇聚成更强劲的精神力量,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文/陈天怡 图/蔡欣)

 

[编辑: 张檬檬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