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坚定从教信念 践行育人使命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全文发表后,在我市教育系统以及师范生群体中产生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践行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3

09-11

10:05

来源

分享

桃李不言为哪般

只盼祖国花更艳

“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信的内容,谆谆教诲如明亮灯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航程,也让我认识到自身使命的重大。”这是市朝晖小学三(13)班语文教师沈琳灵的内心独白。

她说:“不知不觉,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已耕耘18个秋夏,三尺讲台督促我当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重任,也见证了我‘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孜孜追求。”沈琳灵认为,小学是人生正式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既是知识积累的奠基时段,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当十八年前我第一次走上小学老师岗位后,始终以学生教育‘第一责任人’来严格要求自己。”

教育无小事,沈琳灵说,给学生上的每一节课,即使课本内容早就倒背如流,她也会花几倍的时间提前备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特点,照本宣科只能误人子弟,因材施教才是教育之道。”

“在全党全国共建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征程上,我愿意当好螺丝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继续在三尺讲台上挥洒热血,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沈琳灵说。

奋力奋发练内功

不忘初心育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全文发表后,南通中学今年新入职的政治教师杭天依表示深感振奋。

杭天依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她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视教师群体,曾经寄语广大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修自身之德,其次要在传播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做到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广大教师要躬耕教坛。杭天依认为,躬耕教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锤炼自身本领,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甘于奉献,懂得坚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成绩,培育出更多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杭天依最后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南通优秀教育家为榜样,奋力奋发磨练自我,不忘从教初心,争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为南通江海大地培养出更多英才。”

人才培养为地方

躬耕教坛为强国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陆锦军在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后,内心非常激动。他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向这些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以教育家、政治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牢记初心使命,树立志向抱负,努力成为办学治校的‘大先生’。”

陆锦军表示,江苏工院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双重任务,责任重大。学校所有教师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开展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到南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不久前,江苏工院以陆锦军为首的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也是我市高校首次获得该项荣誉。陆锦军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阐述和黄大年精神内核有共通之处。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团队在人才、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只争朝夕待绽放

育人使命刻心间

“数年后我就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将在人生新征程的起点上与时代赛跑,通过培育乡村情怀报效祖国。”这是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郭芯妤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后的心声。她作为我市首批104名“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中的一员,虽还不是教师,但已将育人使命深刻心间。

郭芯妤表示,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后,她深受鼓舞。想到一名师范生能影响教室里几十双眼睛、背后几十个家庭的未来,一批又一批师范生能影响一个县、一个地区乃至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未来,她感到这项事业的神圣而光荣。

她说:“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对教育家精神的阐述,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成长规划更加清晰,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从教信念。

毕业后,郭芯妤将回到启东,扎根乡村教育,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教学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家乡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挥洒自己汗水,让青春之花在江海大地美丽绽放。”

记者 沈樑 高阳



[编辑: 奚柯柯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