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战天斗海,洋口港天堑变通途

2023

09-11

10:03

来源

分享

“全球唯一一个LNG接收站建在辐射沙洲上,只有洋口港!中国第一个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建造的LNG接收站,也是洋口港。全国第一个国产化材料建造的LNG接收站,还是洋口港!”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工程建设行业勘察设计大师黄永刚提到洋口港LNG接收站,就非常自豪。

2008年,由寰球公司技术开发、应用和总承包建设的江苏LNG接收站项目开工。黄永刚被任命为江苏LNG接收站工程总监,来到刚刚围填成型的洋口港人工岛。

人工岛由海沙吹填,建设LNG接收站的第一步需要强夯机夯实土层。可是,一夯砸下去,刹那间,吊重锤没入沙土不见了踪影。黄永刚说,那时候岛上的电靠柴油机发,水靠陆上运送。施工人员迎着风沙,手拉肩扛施工设备,耳朵里常常灌满粉沙,全程拍摄施工进展的相机被粉沙卡住而先后报废了两台。

“在辐射沙洲上垒起的人工岛建设LNG接收站,是世界级难题。我们推进中国式创新,一举推翻了此前建设的3个LNG接收站委托国外EPC总承包商、主材依赖进口、项目建设全过程没有自主控制权的‘三座大山’,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实现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采购、自主运行零的突破。”黄永刚说,最具创造力的就是与太原钢铁集团联合攻关,开发了能适应海水环境、酸性环境和高温高压条件的镍九钢,用于建造LNG大型储罐。这一科技成果不仅缩短供货周期,价格也节省一半。在该项目的带动下,低温泡沫玻璃砖、低温不锈钢管材等一大批新材料实现国产化,项目主材国产化率达到100%。

2011年5月,两只储气大罐傲然耸立在阳光岛,世界最长的液化天然气码头钢栈桥伸向烂沙洋航道,可接卸世界上最大LNG船的专用码头投入使用,迎来远渡重洋而来的第一艘LNG船靠泊接卸。6月9日,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黄永刚说,寰球公司自力更生,历时3年一路披荆斩棘,开创了外海无掩护大潮差环境下吊装技术成功应用的先例,建成我国首批自主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的LNG接收站,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期工程,也是我们寰球创新的杰作,建成国内首座20万立方米全包容式LNG储罐,斩获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黄永刚说,他们团队连续完成三期工程建设,江苏LNG接收站总罐容达到108万立方米,小沙洲上建成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保障能力最强的清洁能源枢纽基地。

没有人工岛,就没有LNG接收站。

2006年12月,洋口港人工岛工程开工,一场大会战在海上悄然打响。管理人工岛建设的就是工程管理专家、香港保华集团工程总监何永康。他接受采访时,掏出一张照片说:“这张航拍图,就是我乘滑翔机巡查时拍摄的人工岛施工会战的壮阔画面。”

辐射沙洲筑岛,自然环境恶劣,工程量大、风险高,远离大陆,无遮掩、无依托,潮差大、风浪大,打桩、铺排、抛石、垒沙袋堤等作业均需候潮,组织海上施工也是一场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赛跑。2006年,何永康来到洋口港组建工程管理团队,作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他每天穿上救生衣,带着一部对讲机,驾驶快艇,迎风斗浪上一线,创造性地发明了海吊船接抛填一次到位,双吊机船打钢板桩,提高工效且确保安全施工的高招。

“烂沙洋海域,施工条件复杂,筑岛的198万立方米石头从舟山运过来,我们组织施工单位在没有大风的月份,开展施工大会战。在烂沙洋海域,最多的一天各种施工船100多艘。”何永康回忆起那段经历依然自豪,“世界无遮掩外海人工岛吹填成功率仅49%,但我们是100%的成功。”

“筑岛最怕台风袭扰。2007年,由于台风外围影响,给工程带来损失。当时,岛壁还没合龙,施工坡被风浪卷走。”何永康说,历时两年,一边与自然较量,一边抓安全赶工期,累计吹填袋装沙84万立方米、安装护面块体8.18万块、吹填海沙1000万立方米,现浇挡浪墙混凝土7万立方米。2008年8月上旬,1.44平方公里人工岛终于跃出南黄海的水面。

“辐射沙洲上建岛,交通部门验收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我国还没有人工岛验收标准。”何永康说,“没有标准,我们就会同省交通厅自己编写。现在,当年建设阳光岛的数据就成了标准。”就连外国专家参观时,也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在辐射沙洲的禁区建成深水大港,见证了中国人挑战世界难题的智慧和勇气,这种奇迹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创造出来。”

从2006年开始填海造岛,到2011年,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项目在岛上顺利投产,洋口港用5年时间,打破了辐射沙洲上“建港禁区”的魔咒,不仅建成了中国首座外海无遮拦人工岛,还在我国东部沿海开辟出一条海上能源新通道,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一桥飞向人工岛,海堑变通途。2008年12月28日,我国外海第二大型桥梁——黄海大桥,从陆地越过滩涂,穿过大海,直达海上人工岛。“过去上岛,拖拉机、小舢板、渔政船,来回折腾需要一天,现在脚踩油门,十几分钟就到了。”何永康说,在滩涂伸向浅水区、深水区的海域,建设跨海大桥也是挑战极限,他们通过优化设计、引进新技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管理,实现了黄海大桥施工零死亡、零污染的既定目标,填补了多项国内大桥建设史上的空白。

“参与洋口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建设,是我一生的荣幸。”何永康退休后常住香港,谈起他在洋口港的7年经历,他依然兴致勃勃。

·杨新明·

[编辑: 奚柯柯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