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9-26
12:01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初秋时节,在南通如皋市如城街道一家盆景园内,盆景手艺人李小军正手把手指点徒弟蟠扎黄杨的技巧。“蟠扎的时候,你把顶部再稍微往下压一点,造型感更强。”
就在8月份,李小军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再次升级,成为如皋第四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像李小军这样的乡土人才,在如皋可是个“宝贝”。近年来,如皋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源,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共同富裕,让传统花木盆景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大师”传帮带
省级工作室成“梦工厂”
打扫卫生、整理桌架、摆放盆景……9月12日,在如城街道宗岱村的一户农家院落里,24岁的单凌智正在帮师父李小军进行新工作室的布设。
“初中一毕业就跟着师父学做盆景了。”单凌智跟着李小军学习已有8年,不仅学到了一项谋生的技艺,还收获了一沓证书,“国家级赛事的铜奖,省级赛事的优秀奖都有,最好的一个作品,卖出了几十万元的价格。”
单凌智是李小军的得意弟子之一。1998年,李小军正式走上盆景制作之路,辗转于全国多地调研市场,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金奖。2020年他成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培养对象、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在促进现代农技推广、传统工艺与非遗传承、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扮演好“三带”能手,李小军还常常在各大高中、职业技术学院授课。如今,44岁的李小军已培养30多个徒弟,不少徒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除了四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如皋唯一一个省级示范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出自盆景大师王如生。走进他的盆景小天地——翠园,他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挥动剪刀,寥寥几下,一盆雀舌罗汉松的身姿显得更加婀娜了。
作为如派盆景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王如生在2021年成立大师工作室,向对盆景感兴趣的年轻人敞开大门,手把手传授盆景制作的经验,培养出40多名专职从事盆景制作的园艺师。
充盈“蓄水池”
带动10万生力军就业
作为中国花木盆景之都,花木盆景产业是如皋的富民产业之一。在如皋,一代代的盆景人在“传帮带”中快速成长,新生代盆景艺人孙月飞便是“徒弟变师父”的典型。
“如派盆景最显著的特征是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9月13日,在如皋盆景直播分享中心,“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孙月飞给20多名农户上起了如派盆景的讲解课。
从20岁起,孙月飞便师从国际盆景大师、省级非遗如皋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如生。十多年的时间,他紧跟着师父的步伐,从学徒到自己带徒,再到广泛活跃在如皋各个学校、村(社区),向广大农户、技校学生传授盆景制作的技艺,逐渐成长为年轻一代盆景人中的“佼佼者”,自觉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师父带徒弟、徒弟变师父”,在这样一代代的接力之下,如皋花木盆景产业的人才“蓄水池”不断充盈,当地花木盆景从业人员已有10多万人。
乡土人才是振兴乡村的 “金种子”,只有让其成长得更壮硕,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如皋市人社局专技科科长吴晓群介绍,为了让更多农户安心扎根乡村沃土,让产业生命力绵延不绝,如皋打出系列组合拳:“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技术指导,提升乡土人才的科技素质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技能大赛,以赛促培、以赛择优,并对胜出对象进行定向培育,促其快速成长为有示范作用的乡土人才。”
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杨建的直播账号刚刚起步,“盆景流派多,新的技艺层出不穷,市场的导向也千变万化,我们只有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寻求新突破,才能以自己的成长,带动更多的人。”
瞄准“新业态”
厚积富民产业生命力
乡土人才在新技术、新模式上的探索,让花木盆景产业的生机活力愈发充沛。
打开手机上安装的智能底座App程序,设置好浇水时间和频率,点击确定按钮,仅用两分钟便完成了一次自动浇水。
这个智能底座是中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盆景技艺类)、如皋“90后”盆景匠人袁杨梦秋的创新之作,有效解决了盆景管护难题。在他看来,要拓宽盆景的销路,就得用新技术克服艺术品本身的“脆弱”,创造新产品,培育新业态。
当袁杨梦秋专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李小军和他的儿子李吕乐也一起提出了新的观点:形成盆景制作技艺的标准化制度,来推动盆景生产模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设想的盆景制作标准,集中在中小微盆景上,首先要挑选普惠的树种,再统一生产工艺,批量制作出外表基本相同、管护标准统一的盆景,这样生产出来的盆景,性价比高,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21岁的李吕乐,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走上了盆景制作之路。
大学期间,李吕乐曾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省赛一等奖,他将盆景市场的未来,放到了和他一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上,“我们目前尝试批量生产了一批标准化盆景,已经销售出去近2000盆,销售额近40万元。”
“乡土人才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生力军。”如皋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晓勇表示,下一步如皋将以更实、更灵活、更多元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乡土人才挖掘、培养力度,建设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新“皋”地。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