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本报五位年轻人谈对新闻工作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希望”的故事——今天的版面留给我们自己

2023

11-08

10:02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曾经尴尬,如今炼就了铠甲

秋风有信,纸短情长。

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或许,我正在赶往现场的路上。这就是记者的日常,不是在采访的路上,就是在写稿的案前。

入职报社一年多来,我总是步履匆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带露珠”“冒热气”的稿件。

万事开头难。初次单枪匹马地暗访,尽管小心谨慎地拍照取证、多方探询,却还是被眼尖的曝光对象发现,勒令我当场删除照片。为避免与对方起正面冲突,我只能无奈地应允对方,然后在不涉及对方隐私的情况下,回到办公室“憋着气”恢复照片数据。

类似碰壁的事件可谓家常便饭,但也让我愈发坚定。有了报社同仁和读者的支持呵护,面对令人束手无策的时刻,我不再感到无助和担忧,而是勇毅前行,用客观理性的文字还原社会真实,用不偏不倚的声音触摸时代的精神。

这是我的第一个记者节。愿很多年之后,我依然能不辜负记者这个职业。无论时间如何嬗变,新闻初心依然不变,新闻人也永远在路上。

记者张园

以“”化人,做有心的记录者

2023年6月10~11日,南通紫琅音乐节作为城市文化新IP闪亮登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5万乐迷捧场。

回望这场盛事,点滴画面记忆犹新。还记得那份“突然的问候”,是早晨7点多,工作人员为乐迷递上的早餐;“雨中的坚守”,是客观因素面前,审时度势而为;“深夜的感动”,是交通服务超长待机、护助乐迷返程;“最好的褒奖”,是乐迷真切的回应,“最好的主办方,下次还来南通”……种种这些,让身为家乡人的我,倍感自豪;也让身为记者的我,热血沸腾,“要把值得被大家看见的场景记录下来”。

从事文化记者两年多时间,我渐渐发现,其实文化无处不在,目之所及、言之所及的事物往深处钻研,总有一缕脉搏在无声地跳动着。

音乐节是当下的潮流文化,非遗内含着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研学游则让文化活起来……通过贴近现场,与文化人对话,我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它的价值所在,激发了我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

我感恩这份职业,让我从一个匆匆来往的看客,成长为乐于发现故事的有心人,学会从另一个视角去捕捉细节,并在耳濡目染中充盈自身,从而讲好文化故事、南通故事。

记者杨镇潇

永远年轻,永远保持探索欲

去年6月,我迈入世纪大道8号,从实习生开始,辗转农业农村部、晚报编辑部、产经部等多个部门轮岗磨炼,最终在农业农村部顺利落户。

入行之初,我摸不准节奏、找不到选题、写不出大稿,时常倍感焦虑。为提升成稿速度和质量,我开始跟着前辈老师们学习,在每场活动前提前做准备,搭好写作框架以便补充内容。

于我而言,年轻记者的职责就是要发挥青春的热血,用笔和镜头记录时代前进的步伐,讲述奋斗路上的追梦故事。

爱岗敬业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首席专家刘曼华,38年奋斗在临床第一线;双腿残疾的金鑫家庭农场主朱云飞,用勤劳和双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刀在石上磨,稿在写中练。采访中碰到的一些勇立潮头、争当表率的鲜活案例,都在不断激励着我继续当好讲故事的人。一年多来,我已累计在新媒体、两报发布稿件近800篇,近20篇稿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会一如既往,永远保持探索欲、求知欲,继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笔去记录,争取做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记者陆薇

闪光岁月,与城市发展同步

人生中,有多少闪光的岁月可以构成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又一年的记者节来临,我翻开办公桌上的采访本,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又记录下了数不清的新故事。每一段的故事就像是最珍贵的记忆,从提笔在采访本上写下的第一个字开始,到一篇完整的采访稿出炉,再到最后的新闻刊登,这其中每一步都要“精心琢磨”,谨慎细致,入微入心。进入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工作之后,我对此的感触越发深刻。

当然,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我身处的政务报道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媒体时代,怎么把政务新闻做精细、做鲜活,做得更能传达民众和政府的心声,做得更具有影响力?我们的政务报道团队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为此在今年也推出了如“江海观潮”这样的精品栏目,作为政务新闻报道的延伸拓展。作为一名青年记者,我很幸运能处在这样的团队之中,不断打磨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追寻着属于这段人生中的闪光岁月。

不断地行走、感受、沟通、记录是记者最特殊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更幸运的是,我们还站在了最好的时代风口。南通,一个跨江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的新兴之城,越了解南通,越能感触到这里火热的奋斗情怀,数百万江海儿女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一段段的人文历史铭刻在岁月长河之中。作为记者,我们满怀热情,用脚步丈量历史跨度,用镜头捕捉日新月异,用笔杆参与改革发展。

我们是记者,我们记住了城市发展的闪光岁月,那同样也是我们自己的闪光岁月。

记者丁威程

斜杠青年,是这样炼成的

去年,我入职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新媒体时代下,越来越考验记者的媒体融合能力,出身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我,在这个平台上迅速成长为一名斜杠青年。

除了擅长的配音工作外,我还是一名视频记者。记得第一次完成出镜任务,是在台风“梅花”过境南通之际。顶风冒雨,我在户外为观众做最新情况的现场播报。正是从这一次开始,我成为一名出镜记者,同时摸索起成为摄像记者的门道。经过工作中耳濡目染和领导同事的不吝赐教,我逐渐掌握多种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单反相机、摄像机、无人机……看起来和主持人不沾边的技术,却是一名全媒体记者必备的技能。今年5月,我以摄像记者的身份深入龙源振华海上风电安装现场,走向距离海岸线100公里的深蓝大海,见证大国重器在南海扬威,近距离感受巨型机械现场作业的震撼与冲击。那一刻,我特别享受这份职业带给我的记录机会。

入职一年多时间,我拿起纸笔、举起相机、放开脚步,本就不算白皙的皮肤在风吹日晒中变得更加黝黑。从最开始的配音播报,到独立策划、文稿创作、脚本编写、摄影摄像、采访对话、后期编辑……远至碧海蓝天、中至时政民生、近至街头巷尾,在采访中,我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刷新自己的认知。未来,我会继续练就十八般武艺,用更多互动式、沉浸式的采访,带给受众更好的新闻体验。我相信:永葆一颗学徒之心,成为工匠的迟早会是自己。

记者刘龙基

[编辑: 黄梦倩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