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持续发力建设富有江海平原特色的和美乡村——从“一地美”走向“全域美”

2023

11-26

11:12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乡村,是一个地理概念、产业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乡村兴则国家兴。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大干三年、苦干三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和具有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作出的重大工作安排。

自6月底我市推进该工程以来,各地围绕“产业美、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常态美”的要求,全面提升农村特色产业竞争力、美丽田园风貌吸引力、现代乡村生活承载力、乡村优秀文化感染力和农村基层治理向心力,涌现出一批和美乡村建设的典型。

从盆景到风景、从“一地美”走向“全域美”,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农村年年不一样,三年大变样。

因地制宜

擦亮乡村自然底色之美

打造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必下的先手棋。

自“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首批5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建设全面启动,围绕制约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水、垃圾、河道和厕所等关键因素,各项工作积极推进。

以生活污水为例,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不仅会污染地表水体,还会渗入地下水,进而造成黑臭水体,严重的甚至可能对土壤质量造成损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各地进一步细化生活污水的治理方式,围绕“沿河散居、生态敏感、集中居住”三大重点区域,按照“宜纳管则纳管、能集中则集中、需分散则分散”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实际要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得以快速推进,一方面是因为我市高点定位谋划,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实施方案》,实现专业机构监测运维、监督性监测全覆盖,生态敏感区尾水排放提至省定一级标准;另一方面是因为站在因地制宜的角度,合理地选择治理方式。

海安市墩头镇毛庄村落实工程推进要求,专门制定了村容村貌打造计划,开展第一阶段的改造,村居环境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谈及如今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卢基生十分高兴:“改造后门前的垃圾清理了,路面上也不流污水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相信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会有更大的提升。”

目前,7万户年度改厕任务超前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51%,生态河道覆盖率近50%,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巩固提升。

成绩固然可喜,但仍存在各地推进不平衡、问题整改不彻底、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市地区之间资源禀赋有差异、发展水平有高低、风俗文化有区别,决定了整治工程推进不能“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积小胜为大胜。

产业带动

夯实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收割季已过,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却依旧机器轰鸣,放眼远眺,沃野平畴,播种机来回作业,种下来年的希望。保民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大米品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村多品”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通过做优稻麦轮作等优势项目、拓展电商经济、培育乡村音乐节等特色产业,锻造出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金扁担’。”保民村党总支书记陆丽君说。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的核心要义,是夯实乡村基本盘的关键所在,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才能做好产业兴旺大文章。

令人欣喜的是,一批乡村走在了产业兴村的前列,有的聚焦全产业链,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让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有的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拿出好资源、好政策来招引培育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跟进。

海门区正余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质粮食和特色瓜蔬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可达6.52亿元;如东县大豫镇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确定了以“西蓝花、皇菊、热带水果、特色水产”为核心的四大主要特色产业……

相比于传统领域,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康养等新业态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新赛道,有更广阔的空间。专家建议,各地要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乡产、乡游、乡食、乡宿”等特色品牌,让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财源。

长效管护

共同守望乡村最美景色

启东市南阳镇正在开展“文明善治”积分管理,元祥村积极参与,将“环境卫生”“公德美德”“移风易俗”等6大类50个小项纳入积分,让村民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村里设立了5个积分超市,累计为400多个家庭兑换积分福利。

“激发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是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走向深入的重中之重。”元祥村党总支书记政辉说,要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环境建设的参与者、管理者、受益者。

“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描绘了美丽农村新画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其强大的推动力来源于群众的支持。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最大程度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凝聚合力,形成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生动态势。我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仅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在风貌的打造,更注重人文因素的融入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随着工程深入推进,挑战和困难也会越来越多。比如如何做好“建”和“管”之间无缝对接,如何防止旱厕、河道垦坡种植等问题反弹回潮,如何加强基础设施维护,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效管护水平……采访中,不少村民表示,要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维护宅院整洁干净,管好门前道路河流,为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共创美丽庭院、美丽村景,切实维护和美乡村贡献力量,推动实现从“一时美”迈向“持续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随着工程持续推进,一大批乡村显露出和美乡村的轮廓,富有江海平原特色的和美乡村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愿景,一定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记者 丁威程

[编辑: 苏敏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