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江苏南通: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 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2023

11-29

11:38

来源

南通日报

分享

农民富裕,国家昌盛。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江苏南通各地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农民收入增幅6.7%。

日前,南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促进全市农民增收支持政策的通知》,从创业创新、现代农业园区、新产业新业态等8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相关支持政策,促进该市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走进位于启东市海复镇糖坊村的南通顺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厂房房顶。“这是公司和村里合作的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力优先供应给我们,其余的能为村里增收。”公司负责人陈辉介绍。

糖坊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不齐、收入来源缺乏支撑,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今年5月,村里获得了市级发展扶持光伏安装项目的20万元建设资金。资金到位了,安装在哪里成了一大问题。“我们走访后发现,一些企业工业用电贵,企业耗能高,每年光电费就不少。”糖坊村第一书记郎玮告诉记者,通过与企业对接,顺辉电子对村里的光伏项目很感兴趣,双方决定共建该项目。

8月,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并网完毕。该项目年发电量70000度左右,预计每年为企业减少1.2万元成本,村集体每年可增收近5万元,光伏发电项目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小太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今年南通市委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村集体大力发展物业经济、资源经济、服务经济、“飞地”经济、融合经济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南通各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合作社做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10月27日,来到如东县曹埠镇跨岸村,只见硬质道路干净清爽,河水波光粼粼,村民陈老伯正在岸边散步。“儿子在养殖场打工,我在家享福,年底还有分红!”陈老伯口中的分红是跨岸村与南通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合作,强村富民的成果。

跨岸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水系畅通,20世纪90年代,南通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打算在此落户。跨岸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该村共拿出410亩土地与南通正大公司签订了50年的合作入股合同,成为中泰合资南通正大公司的股东之一。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村集体红利从开始的16万元到了现在的200多万元。截至目前,该村已实现股份分红收入2000多万元,拥有股本金1100多万元。去年,跨岸村将周边原零散养鸡户组织起来参股,注册成立了“如东县振岸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并与南通正大畜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放大鸡场的辐射作用,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海安新丰村蚕茧收购点,蚕农交售蚕茧。顾华夏 摄

“土特产”培育成富民大产业

验货、称茧、开票、结算、装车……10月以来,海安中秋桑蚕茧开秤收购,在海安高新区隆政街道新丰村、南莫镇蔡庄村等蚕茧收购点,前来交售蚕茧的蚕农络绎不绝。

今年,蚕茧产量和质量稳中有升,秋茧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0元每公斤。“从发种到卖茧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蚕农黄中宝告诉记者,今年养了两张纸的秋蚕,桑叶治虫抓得好,价格比往年卖得都高。

蚕桑是海安的主导产业之一,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行“公司+基地+农户+高校院所+品牌质量”的茧丝绸产业化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专家团队+蚕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服务推广体系,带动海安7万户蚕农年收入近7亿元,1万多名城乡劳动力就业。除了海安,鑫缘集团还在广西、安徽、江西、陕西等重点蚕区建立基地,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带动40万亩桑园建设、30万户蚕农增收、50多家丝绸企业发展和5万名劳动力就业,推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南通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完善全产业链,实现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秋天正是鱼儿最肥美的季节,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桥港村,黑鱼迎来了丰收季。“从鱼塘、苗种、饲料到技术都由公司提供,最终统一收购,我们就是专职养殖,一年能有十多万的收入。”养殖户张如明告诉记者。

让张如明等养殖户吃下“定心丸”的,是弘玖水产有限公司采取的“公司+基地+银行+农户”的运营模式。作为如皋最大的黑鱼养殖和生产加工基地,弘玖水产安排农户进园区承包养殖,公司提供鱼塘、鱼苗、饲料、技术、收购等服务,不仅解决了农户养鱼不会养、不敢养、养鱼销售难、养鱼缺资金“无本钱”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如皋黑鱼全产业链参与农户(包括承包养殖农户和就地就业农民)500多人,受益农民2000余人。

如皋黑鱼迎来丰收。南通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归雁”变“头雁”领飞致富路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农场梦’。”出村、进城,这是当下大多数乡村青年的人生轨迹。当同辈人都在走出去时,姜丽春却毅然选择了从城市回到家乡海门,扎根田园,做一个“新农人”。

姜丽春出生在海门区余东镇启勇村,2010年从新疆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曾在多家公司任技术员、技术主管,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在2013年回乡承包50亩大棚,创办了春野家庭农场。“只有把新技术和传统种植相结合,用科学方法打造生态农场,才能有大发展。”在姜丽春的努力下,家庭农场目前已有100多亩,涵盖草莓、翠冠梨、黄桃、葡萄和甜瓜等水果。

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姜丽春始终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农场常年聘用周围乡亲前来打工,解决了5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30多户农户一起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使农户收益由原来的亩均5000元提高到1万元;为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解决卖不出好价格的难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既要留得住绿水青山,又要吸引来、留得住农业人才。南通不断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通州区金沙街道御润家庭农场“80后”农场主王竹青瞄准生态种植模式,潜心做差异化农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10年来,一座集种养、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已初具规模。

王竹青查看葡萄长势。南通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御润家庭农场在壮大自身的同时,还成立南通御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农作物及农业生产物资,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2016年,王竹青联合通州区近30家农场、合作社等发起成立了通州首家农业联盟团体“鑫农盟协会”抱团取暖。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年轻力量,王竹青不仅带领当地农民种植葡萄,还为他们免费培训葡萄种植技术,传授施肥管理、病虫防治等实用技术。他被通州区农委聘为农业农村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指导员,指导该区园艺科技示范户20多户,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

金沙街道平桥镇村13组的李元其今年79岁,他利用家前屋后和自留地种了五六亩的梨、桃,王竹青不仅免费给他送有机肥,还经常上门指导,提高水果品质,成熟后还通过自己的电商平台帮着卖。“以前只能拎着篮子去街上卖,现在不愁卖了,每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老人高兴地说。

卢兆欣 唐佳美 杨建

[编辑: 张姮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