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江苏海安:聚智创新 激活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2023

12-20

11:33

来源

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

放眼江苏海安大地,从省级枢纽到全力打造“上海卫星城”,从省五星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到众创空间,从校企合作呈燎原之势到人才公寓呈集聚之势……今日的江苏省海安市,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激情,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海安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高地”,用实绩践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探路“尖兵”,把上海卫星县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科创发展势如破竹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聚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海安深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揭榜挂帅”以结果导向管理为主,给予企业最大自主权。“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能提供什么产品。”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来顺的底气来自企业厚实的创新“底子”,其自主研发的多个项目不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拥有千斤顶和配套工具类专利60余项,其中有14项为发明专利。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11月6日,2023年度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公示结束,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入选。该计划旨在遴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入库培育。截至目前,海安已累计入库20家,入选总数位居南通市第一。

今年以来,海安抢抓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重大机遇,实施“2234”科技创新引领工程,聚焦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科技招商两大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高质量研发平台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科技金融发展机制三大改革,夯实科技创新基石的同时,强化与上海、苏州、南京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创新合力,探索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新举措、新路径。海安已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在中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3位。

作为海安重点引进的科创项目之一,力鼎环保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于9月份将华东制造基地落户高新区。“这里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同时科技招引团队的服务让我印象深刻,帮助解决了很多难题。”公司董事长何海周说。

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在海安”“两院专家走进海安”“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等活动,海安每年带动实施各类科技合作项目超300项;另一方面,用足用好“家门口”的资源宝库,积极推动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南京江宁区、上海卫星所等建立战略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以创新“浓度”增进发展“密度”。今年,海安已精准招引科创项目155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26个,连续三季度捧得“南通市项目建设龙虎杯”流动奖杯。

产教融合动能澎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2月2日,海安召开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行动。活动中,南通峻华中等职业学校揭牌,大学生实训基地、科研综合基地揭牌……这些为推动海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今年是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落户海安的第11个年头。十余年来,南通理工学院始终以服务海安发展为己任,创新产教融合模式,积极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广大企业输送“素质高、技术精、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日前,海安中专与正德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海安中专校长杭华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海安中专与正德学院的合作,支持正德学院与南通理工学院开展“3+2”贯通培养,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着力打通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本科教育的升学通道。”

各院校紧扣本土产业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做好匹配衔接的同时,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也积极与院校对接磋商,根据生产实际,探索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方式。

2021年,南通理工学院与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将对口的研发科技成果在江海集团进行转化并形成产业化。“由顾海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木业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山东鲁丽木业集团下辖的湖南、江西两个生产基地,达到预期效果。”江海集团常务总经理陈江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安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科教融汇成效明显。各院校与市内近180家企业达成合作,中职专业联合办学实现全覆盖。组织技能培训2.6万人次,累计输出中高职毕业生4500人,中职学生本地实习率100%、本地就业率86.5%。与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10家知名院校共建产业研究院,与南通理工学院、南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校地共建研发中心超150家,近5年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500个。

人才高地蓄势而起

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自立“先手棋”、打好自强“主动仗”,就必须让人才真正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让人才活力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中竞相奔涌。

近年来,海安始终坚持以产聚才、以城礼才、以情待才,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来海安创新创业。此外,海安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日前,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海安籍科学家吉训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继周成虎、万宝年、刘加平院士后的第4位海安籍院士。

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海安市委、市政府决策者高瞻远瞩,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市委“定期议才”,为人才工作举旗定向。

江苏和胜金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浩星带领团队在海安这片热土上披荆斩棘,开展适于超高强度钢板的冷冲压和热成型、铝板成型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和市场空白。海安求贤若渴的诚意,金浩星深有体会。无论是人才项目初期创业的宝贵资助,还是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贷”的支持,都让远道而来的他觉得很幸运。入驻海安后,企业获得了全方位、陪伴式的精准服务,金浩星也先后获得省双创人才、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入选者、海安英才等荣誉。

利才之事,丝发必兴。海安发布“人才强市36条”,持续打造“招才引智直通车”品牌,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在海安籍学子集中的省内城市建立驻外团工委,提供政策咨询、城市融入等服务,精心组织“千企进校园”“百所高校行”等高校毕业生对接和招聘活动,设立3亿元科创人才子基金。建设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海安人才一卡通”……一项项暖心举措、一次次关怀帮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站在新起点,海安将用心用情激活人才的“一池春水”,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更多的“千里马”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竞相奔腾。

(李仁霞 姜明 濮端建 翟慧勇)

[编辑: 高锋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