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南通江豚湾科考融媒行动聚焦长江大保护成效

2023

12-27

10:36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江豚逐浪,山水相邀。这个冬天,南通江豚湾牵引着众多的目光。


从12月初开始,以寻找长江江豚为主题的大型科考融媒行动,在南通江豚湾持续进行。活动期间,主办方对长江南通段生物多样性开展全天候科研观测和全媒体报道。其中,12月17日至19日进行的48小时不间断现场直播,全景式展现长江大保护成效,尤其牵动万千网友的心。在抖音开设的话题,截至昨天下午播放量达719.5万次。


探测者:深海团队首探江豚活动数据


万里长江南通段,岸线秀美,五山叠翠,在滨江地区形成了一个风光如画的港湾。如今,它有个响亮的名字——江豚湾。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第一站就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称赞五山发生“沧桑巨变”。谆谆教诲犹在耳畔,今年11月12日,南通江豚湾项目在五山滨江片区启动、揭牌。


中国“载人深潜英雄”、深海探测领域顶尖科学家崔维成教授听闻家乡南通正在打造江豚湾这一长江生态保护项目,欣然应邀参与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开展的“科考+融媒”行动。随即,由崔教授领衔的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科考团队进驻江豚湾。


他向记者坦言:“对于我们专注于海洋的技术团队来说,江豚湾科考是一个从大海转向长江的崭新课题。本次科考使用的一些设备,均由西湖大学自主研发,代表最新的前沿科技。”


12月22日,西湖大学科考团队盘点本次科考成果:通过水面无人艇、水质浮标等设备,成功获取了大量与江豚等长江水生动物生存、栖息、繁衍相关的影像和数据。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宋长会表示:“本月的科考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期盼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建立起江豚湾生态监测长效机制,全面获取本区域生态、环境的数据,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科考直播室设在毗邻江豚湾的幸福驿。门前的草地上,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向南通市民展示了最新成果——仿生型潜水器西谷1号。这个自主研发的潜水器以蝠鲼鱼为仿生对象,靠“鱼鳍”驱动遨游深海。今年4月,西谷1号在南海顺利完成世界首例仿生潜水器2000米级海上试验。


崔维成告诉记者:“未来的第三代仿生潜水器采用软体材料,可以与江豚等动物‘共舞’,不但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对环境和生物更友好。这样做,也符合‘不打扰江豚’的原则。”


探测深海的西谷1号,在长江南通段并没有施展的空间。西湖大学科研人员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设想:“未来我们计划推进仿江豚形态的潜水器研发,在水下近距离地观察江豚的生活习性。借助团队的技术,在外观、形态、游动方式等方面,仿生江豚未来可实现对长江江豚的逼真模拟。”


追梦人:跑好江豚保护接力最后一棒


江豚是长江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嘴角微微上扬,加之生性活泼、形象呆萌,被人们称为“微笑天使”。近年来,“微笑天使”的频频到访,为五山滨江片区增添了一份灵动。


“看见了!两头江豚!”12月18日上午9点30分左右,正当纷纷扬扬的雪花洒落江豚湾时,江豚戏雪的画面闯入镜头。众多网友通过直播,目睹了这难得一见的瞬间。


“这里确实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江湾!长江南通段是江海洄游生物进入长江的门户,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顶级捕食者的广泛存在,见证着这片水域的生物多样性。”西湖大学副研究员孔令为博士认为,“南通的江豚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展开,生态环保部门已安装实时声学监测系统。我们团队的工作将与之有效衔接,共同守护好长江江豚及其他水上物种。”


这几年,普通市民也纷纷目睹江豚族群的壮大。摄影爱好者管昊昱、吴为民记得,最早拍到江豚回归南通江面,是2019年12月12日,地点在滨江广场。当时,南通人俗称“江猪”的江豚已经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很久。


目前,江豚在南通境内从开沙岛至启东长江入海口均有分布,经常出没区域为市区滨江公园、龙爪岩、梵音广场江段。南通环境监测中心的工程师信誉介绍,从江阴大桥至崇启大桥的长江两岸,全年均可见到江豚,以冬春季较为活跃。据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12月至2023年11月,已累计观测到长江江豚228次、693头次。


南通是江苏长江岸线最长的城市、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南通江豚保护的成果,意味着全省、长江流域江豚保护的水上接力圆满交上最后一棒。


紧跟市委、市政府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步伐,一场由江到海的奔赴召唤着南通人的脚步。南通沿江出现了一大批守护江豚的“追梦人”。由摄影师组建的“江豚巡护联盟”,开展公益性的江豚观测保护工作,沿江单位的工作人员、船员、新闻记者纷纷加入。南通大学的师生组成“长江微笑工作室”,面向大众举办了一系列江豚保护科普宣讲活动。曾经的“江上渔者”费长中带领一批退捕渔民组成小分队,护江、清江、巡江,成为风雨无阻的“长江守护者”。


新画卷:科技助力点亮江豚文化地标


置身于五山滨江,科考团队感受到南通人对江豚湾的炽热情怀。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把修复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的工作,统筹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经过一系列整治,长江南通段再现山青水绿、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


江豚湾的问世,和科考主办方——南通报业传媒集团长期关注江豚、呼吁保护江豚有着密切关联。集团党委书记胡卫东认为,这次科考融媒体行动,必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参与到长江大保护中来。


对于48小时的直播,主办方精心谋划、亮点纷呈:多点连线带来一线见闻,多路信号丰富视觉呈现。50倍高清摄像头,超远距离持续锁定长江江面,无人观测艇搭载4部摄像机,潜水摄像头、热成像摄像头实时回传信号,确保江豚湾生态新景观得以充分展现。12月18日,一场大雪如约而至,江豚戏雪、江豚逐浪的奇观,让游客、网友大饱眼福、连呼过瘾。


在今天的南通,江豚不但成了热词,还有了个可爱的名字——“蓝叒叒”。今年9月,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城市IP形象——小江豚“蓝叒叒”正式发布。蓝为江海主色调,“叒”字,音同“若”,有着“道相似、助者多”的寓意。鉴于“蓝叒叒”形象已经广为人知,因此这次科考不但吸引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的加盟,最终还以“寻找‘蓝叒叒’”为活动主题。


江豚湾前途似锦。南通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在直播中透露,这里将设立“缘来”“相见”“演化”“留下”四大主题节点,加以雕塑、绘画、园林改造等方式出新出彩,江豚文化IP打卡点已经呼之欲出。


西湖大学江豚湾科考团队建议将科技元素融进江豚湾项目建设中,数字孪生、全景视觉、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入,可为市民、游客带来更直接、沉浸式的观测体验。


大江东去,只此青绿。一幅长江生态新画卷正在五山滨江片区徐徐展开,让人对江豚湾的未来充满期待。 记者 张坚


[编辑: 张姮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