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入冬后你睡得还好吗?——揭秘“睡眠焦虑”背后的真相

2023

12-28

07:40

来源

江海晚报网

分享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人群有增多趋势,甚至由此催生出睡眠监测手表、智能床垫等相关睡眠产品。寒冷冬季是失眠高发季,近期市区各大医院也迎来了失眠患者的就诊高峰。到底是焦虑导致了睡眠障碍,还是失眠加重了焦虑?“睡眠焦虑”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连日来,记者对话失眠患者、心理专家,寻找答案。

越不在意,越容易入睡

25日上午,50多岁市民张先生(化姓)来到市心理咨询中心就诊。就在此前两天,张先生刚刚去过市内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如此频繁地寻医问药,为的正是困扰他一个多月的失眠。

“这其实就是太过在意睡眠的表现。”经过与张先生的交谈,市四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李磊发现他的性格中控制欲较强,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其实,张先生失眠的起因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自从出现失眠后,他便开始刻意关注自己的睡眠,整天查阅各类失眠相关的科普资料,甚至前往多家医院就诊,希望彻底搞清楚失眠的病因和解决方法。如此一来,尽管导致他最初失眠的压力消失了,但他失眠的症状依然存在。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效应”——越在意越容易失去。“这种效应,放在睡眠这件事上也是如此。”李磊表示,睡眠其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无须研究过多睡眠知识,“当你不再刻意关注睡眠,放弃对睡眠控制的时候,往往就是你可以轻松入睡的时候。”李磊举了个例子,有些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而如果让他回到床上,他反而睡不着了。这是因为在沙发上时,他并不关注睡眠,人放松下来自然就容易入睡。而一旦上床之后,刻意想要睡着,反而没那么容易了。

对于白天喝咖啡提神、晚上吃安眠药入睡的这类人,李磊表示:“肯定不提倡,时间一长会丧失自主睡眠的能力。我们要学会自然而然地入睡,不要试图控制自己的睡眠。”

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节律

23岁的南通女孩汪雨(化名)去香港读研后,生活作息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本早睡早起的她,受香港当地生活节奏的影响,开始晚睡晚起。

“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第二天中午才醒。目前,身体还并未出现明显不适,但我还是对自己的健康有些担心。”趁着放寒假回通,汪雨专门来到市四院睡眠专病门诊就诊。

“其实,无论是早睡早起的云雀型人群,还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人群,都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作为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睡眠分会委员,李磊在临床实践中接触过各类形形色色的睡眠焦虑患者。他告诉汪雨:“只要白天精神状态不错,那就是良好的睡眠。”

对于成年人而言,每天的睡眠时长在6到8小时为宜。“但每个人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不同,也有少数人睡足四五个小时就够了,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就不必在意是否睡足6到8小时。”李磊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睡眠的需求会越来越少。有些不服老的人发觉自己睡得越来越少,便开始出现焦虑心理,往往容易导致失眠。

“睡眠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自己感觉舒适即可,无须太过在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李磊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节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比如,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手术时间较长,往往没有午睡习惯;内科医生相对工作规律,有午睡习惯的更多。这同样没有好坏之分。

睡眠规律养成后,一旦打破往往容易导致失眠。“如果要改变睡眠节律,建议每次以15分钟到半小时逐步微调。”李磊提醒,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周末可以适当补觉。

别被睡眠产品牵着鼻子走

“医生,我明明觉得自己睡得还不错,为什么智能手表上的睡眠数据那么差?深度睡眠只有一两个小时,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上周,42岁的市民李女士戴着智能手表,忧心忡忡地向医生展示近期的睡眠监测数据。因为过度担忧,她开始出现失眠。

目前,通城市面上的睡眠产品五花八门。助眠药物、睡眠床垫、助眠枕头、睡眠监测手表……这些睡眠产品的出现,看似让我们拥有更多通往良好睡眠的“捷径”,实则正在悄然制造另一场睡眠焦虑。

“如果怀疑自己的睡眠出现问题,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数据比普通智能手表更为准确。”李磊解释,通常来说,深度睡眠在睡眠时长中的占比20%~25%即可。这样算下来,深度睡眠一两个小时是很正常的。此外,做梦恰恰代表做梦者经历过深度睡眠。“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监测数据,只要第二天精神良好,完全不需要在意这些数据。”李磊表示。

与高科技的助眠产品相比,有时候,更加熟悉的私人物品往往更有利于快速入睡。“比如,一只舒适的旧枕头、一款好闻的香薰,甚至一首熟悉的歌曲,可能比褪黑素、按摩眼罩等更加有用。”李磊说。

记者调查发现,所有的精神心理障碍都可能会引起失眠。“偶尔一两次失眠,对身体的影响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严重。”李磊表示,越着急越睡不着,不如起床做一件让自己放松的事情:看书、听音乐、看电视。当我们放弃执念,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做自己睡眠的主人。       本报记者冯启榕

见习记者朱颖亮 实习生鲍微


[编辑: 黄梦倩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