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深耕教科研“沃土”,南通为基础教育蓄力赋能

2024

01-23

12:36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教科研对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更对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托底”的作用。

“今天听课的感觉非常好,老师讲得深入浅出,给了我不少启发。感谢教科院给了我们乡镇老师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19日,在现场听完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的一堂语文课后,省包场高级中学老师顾静感觉很有收获。这场研讨交流活动是由市教科院组织开展,包括顾静在内的来自二十多个普通乡镇(农村)高中的老师们除了交流业务外,还一起探讨了学生多元发展路径。

南通课改成果斩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南通教师再次在全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夺魁,南通在近日的全国地市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交流会上受邀分享经验……一年来,市教科院坚持普惠教研、智慧服务,引领丰富教改实践,重构课程体系,聚焦“老少乡小”教师职业发展,让更多学生和老师享受教科研成果,为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立学课堂”百花齐放

在前不久的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上,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柳永红受邀作分享发言。在生源不占先的情况下,这所农村学校的进击之路,令与会者们大为赞叹。

“学校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柳永红说,在市教科院的指导下,学校积极探索“立学课堂”的白蒲范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校本研修机制,构建“五育融通”课程体系,努力办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农村高中教育。

“‘立学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堂要从学生、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研究、打磨。”17日,该校数学老师秦国清告诉记者,白蒲的“备课”模式分为5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小组初备,备课组成员分组收集、整合、编写任务内容的活动单,形成初案。第二环节是核心备课,严控教学方向,重在框架设计。然后是集体备课,开展试教解读。随后的二次备课,突出版本设计,彰显教学个性,形成个案。第三次备课形成资源,全校共享。该校老师魏霞红表示,“师生偕行,老师自觉研究和学生共同成长已成为一种自我需求。”

去年,该校《创新校本研修机制,聚焦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团队“整体性”涌现》案例入选江苏省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养培训优秀典型案例。

这是南通“立学课堂”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立学课堂’是立人、立根、立身的课堂,主动把握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重构南通教学新样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2日,市教科院党总支书记陈杰表示。

据市教科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曹桂林介绍,在“立学课堂”的探索与建构中,南通坚持研究先导,统整市域行政、教研力量,开展“区域教学创新”“县域课模建构”“课程领导力提升”“学科德育行动”等课题及项目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实现了区域课堂改革整体变革。

“可以说,‘立学课堂’建设是百花齐放。”市教科院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周荣斌说,从区域模式上来看,有海安市的“导学案”、如皋市的“活动单导学”、如东县的“真学课堂”、海门区的“六学课堂”、通州区的“学的课堂”、启东市的“启润课堂”、崇川区的“三可范型”、开发区的“慧学课堂”。从校本模式看,有通师二附的“情境课堂”、如皋市安定小学的“明达课程”、高师附小的“大生课堂”、如东县景安初中的“问题伴学”、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的“生产性学习”等。

深化课改,成果丰硕。去年,南通《立学课堂:区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年》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受邀在全国第六届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上作发言交流。市教科院指导的1项课题获批教育部重点课题,7项课题获评省第七批精品课题,数量居全省第一。南通语、化、地三科中考命题质量被教育部评为优秀,优秀率全省领先。在近日教育部公示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上,景安初中赫然在列。

特色课程减负增效

字词过山车、积累大转盘、口语大抽奖、神机妙算、生龙活虎我会说、龙娃爱律动……在上周的无纸化绿色测评活动上,面对一道道“关口”,如东县实验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们情绪高昂、越战越勇,顺利完成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学科测评。

“勤思考,爱质疑;懂协作,能互学;乐分享,善表达;会倾听,常记录……”18日,记者看到,在该校的每个教室墙上,都张贴着“智趣课堂”合作学习三字歌和“双减”背景新样态内容。

“智趣课堂强调先生后师、先学后教、先练后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态,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我们作业体系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如东县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季园园说,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特色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减少机械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该校探索了“5+1+1”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午餐后服务1小时和放晚学后服务1小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重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她说,“中午1小时突出教师为本,如语文有写字、阅读、诵读等,数学有数独、24点、华容道等,英语有英语配音、绘本阅读等。放学后1小时主要是完成书面作业和社团课程。”

“平时没作业带回家,延时服务还可以参加社团,我觉得现在很开心。”该校六年级学生花钰笑着说,学校共开设了65个学校中心社团,包括合唱、舞蹈、篮球、喜剧、陶艺、服装、书画、击剑等等,自己参加了篮球和足球社团,感觉非常充实。

“‘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要做好加减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引导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自觉重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市教科院院长徐卫华说。

去年,市教科院在深入多所学校调研“双减”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规范建设的南通实践》,获全省教科研工作创新案例特等奖。修订“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减负的区域质量评估实施方案”等“双减”文件,为各地各校明晰了路径。推进的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学体系重构与育人质量提升研究》,在中期检查获评“优秀”。研发的57节“基础教育精品课”入选省优,助力了“双减”课程资源建设。并承办了六期全省“双减”背景下提高中小学作业管理水平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南通影响。

照亮乡村学校前行

2023年江苏省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成立,《设计自己的学习:学科观念主导下的义务教育教学创新县域实验》被立项为“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作为一所乡镇小学的通州区石港小学,教科研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离不开市教科院对我们‘老少乡小’的关注和支持。”19日,校长马建感动地说,市教科院的教研员们主动上门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了悉心指导。以往乡镇、农村小学教科研资源较少,如今市教科院将服务中心下沉,特别关注“老少乡小”——50岁以上的老教师和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更多老师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教科研实惠。

在石港小学申报《设计自己的学习:学科观念主导下的义务教育教学创新县域实验》项目时,市教科院专家对项目名称、申报内容等进行了精心指导,激发了老教师们的科研热情。该校老师李忠衡、陈建娥和何卫星都是50多岁的老教师,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主动学习、分工明确,有力推进了项目立项。同时,市教科院还为年轻教师提供展示和切磋的平台,促进了他们业务上的快速成长。

“这种机会对我们太宝贵了,非常感谢。”虽然才到石港小学工作不到4年,在市教科院的支持下,语文老师陈北云得到了上市级公开课的机会。该校徐子博、黄玉良、徐璇等年轻老师们都在教学研上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

“教育要走向均衡,教师就要共同发展。”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志丹说,关注“老少乡小”,就是重点关切乡镇(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持续发展,将传统的“牵手结对”提档升级为“覆盖全市、沉底到边、多元联动、同创共享”的教科研共同体,补齐补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改变教科研自上而下、精英为本的旧有思路,教科研员与一线教师、基层学校直接对接,以校长、教师及区域、项目与任务团队为本,提供基于“普惠教研”的个性化“智慧服务”。

去年以来,市教科院把办公地点移到学校,把办公桌“搬”到教室,特意将教研活动现场放在偏远、弱小的学校,让过去“只能在一旁看”的普通教师“进得来”“有机会”。南通还组建了市级的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和“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增加“老少乡小”研究展示项目,增设“老少乡小”专场,为100多家此类学校提供活动平台,为1500位“老少”教师提供了发展机会。

真情实意用心帮扶,助力教育均衡“一路生花”。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0多项省、市级课题飞进“老少乡小”,改变了此类学校“有教学、无研究”的教育日常,培养出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多名,涵养了科研育人新生态。

教科研从“有”到“优”、由“优”向强。“今年市教科院将进一步统筹引领好全市各地教科研工作,为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提供强劲的科研动能。”徐卫华表示。

记者张烨 叶国


[编辑: 卢铖卉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