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江苏海门:“国企联村”见实效,乡村振兴果实丰

2024

01-25

09:49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今天的订单有大白菜、菠菜、卷心菜等。”23日8时,根据村合作社前一天发来的订单,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锡祥村种植大户郭振春组织工人采收;中午12时,蔬菜进行包装、初加工;16时,全部订单送到海聚食品集采平台仓储中心接受质检。第二天,这些通过检验的蔬菜将通过净菜、分包等环节,通过冷链配送到全区近180家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

这是海门区“国企联村”为锡祥村带来的增收路径。近年来,海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全区7家区属国企结合主责主业与发展实际,打造“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共赢新样板,已联结带动104个村、1万余名村民实现增收,户均增收3000元,相关经验登上了央视《朝闻天下》栏目。

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我们村地好,十分适合发展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锡祥村党总支书记袁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锡祥村是个农业村,拥有3400多亩耕地,除稻麦轮作外,村里还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上海青、有机花菜、甘蓝、大白菜等蔬菜品类齐全。锡祥村也是有名的“秋葵村”,曾登上过央视。

靠农业走出乡村振兴路,关键点在于打通销路。袁云华说,前些年,村民种植的农产品都是要自己运到批发市场或者集贸市场去卖,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为了找销路,他与郭振春等种植大户一起北上、南下。2021年9月,锡祥村与海润集团旗下的海门区农产品集采平台企业——海聚食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结对,村里的蔬菜进入集采平台。“国企联村”的模式打通了锡祥村的农产品销售通道,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长10多万元,村民不用骑着车子、驮着菜四处贩卖,极大提高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知道我们是政府集采平台的供货单位,我们的蔬菜也有了口碑。”郭振春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家庭农场已与盒马签订了供货合同。

“‘国企联村’大大丰富了集采平台的农产品种类。”海聚公司相关负责人丛辉介绍,因锡祥村的蔬菜品质有保障,纳入平台集采的品种从2022年的十几个增加至40多个。不仅是锡祥村,海润集团还与悦来、常乐、四甲等地多家优质农副产品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为海门本地农副产品提供稳定且可持续的销售渠道,构建了一条农户有产出、学校有需求的农副产品产销链条,累计帮助销售甘蓝菜、有机花菜、青菜、毛白菜、菠菜、秋葵、香沙芋艿和海蜜甜瓜等本地农副产品4500余吨,销售金额超1500万元。

特色产业富村强民

冬天的梨园,萧瑟下孕育着生机。来到海门街道三南村的梨园基地,长江口集团下属南布洲文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佑康说:“再过两个月,这里又将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国企联村”行动的重中之重,是打造稳定发展的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三南村村级经济发展的主渠道。2020年,长江口集团与三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建设230亩的翠冠梨园。经过近几年的培育,翠冠梨已经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幸福果,不仅为三南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不出村就能实现增收。”村民季素珍平时在梨园打工,除土地流转的租金外,每年还有近3万元工资。像她这样在翠冠梨园打工的村民还有不少,尤其是到了夏季梨子上市时,上百名周边居民都会前来帮忙采摘,日均收入能有120元。

花开可赏,结果可摘。去年4月1日,南布洲文旅和三南村一起主办了首届梨花节,梨花桃花朵朵成簇,到处是花的海洋。“当时,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拍照打卡,很多外地赶过来的。”这是三南村以文旅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有益尝试,活动充分展示了三南村“桃梨春风”的品牌特色。

“今年,我们还要在拓宽销路上下功夫。”贾佑康说,去年,梨园的优质产品成功进入江浙沪精品水果店,今年将与批发市场、果汁厂合作,增加普果、尾果的销售渠道。

盘活资源撬动发展

“我们这个吊车尾的村去年实现村营收入300万元,前三季度排名全镇第一。”镇南村位于家纺重镇三星镇,因缺乏产业和可盘活的资产一度成为全镇最穷的村,四年前村营收入不到100万元,在全镇24个村中排名倒数第一。村党总支书记胡艳告诉记者,2020年,镇南村与海晟集团下属子公司海门市政公司结对,找到了一条适合镇南村的增收路。

“当时,集团物流客运公司有几个楼层的资产闲置了多年,公司领导决定将这几个楼层交给镇南村‘盘活’,三年内所得的收入全部归村里使用。”市政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顾熠告诉记者。镇南村充分发动当地能人,将楼层悉数外租,每年光租金就有近50万元。

村党总支没有止步于“吃老本”,以租金为本金,村集体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乡镇府进行了改造,一部分打造成宽敞明亮、居住舒适的托老院,另一部分改造后出租给家纺企业。就这样,“鸡生蛋、蛋生鸡”,镇南村的村营收入快速增长,2022年便跃居全镇第三。

“我们用持续滚动产生的收益,对村容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胡艳说,近两年来,村里对双校北路等7条总长8千米的村道实施了亮化工程,拓宽改造道路3.5千米,提升改造河道1.5千米。镇南村临近叠石桥家纺市场,全村有7000多名外来人口。环境改善为村民们带来的,除了生活上的便利,还有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我家有4间出租房,环境改善后,房租水涨船高,一个月能多几千元。”村民陈悦说。

在海门区,“国企联村”的故事还有很多,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智能大棚建设”“农业仓储物流”等产业合作项目近1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300多件,党建链、产业链、服务链聚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多轮驱动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编辑: 卢铖卉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