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扎根基层,倾情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村卫生室有群“最可爱的人”

2024

03-10

11:24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全国两会期间,“乡村医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打造专业化、规范化乡村医生队伍,是筑牢广大农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他是村医,更是见义勇为的好人

连日来,记者前往海安、如东、通州湾等地,走访扎根基层一线的乡村医生,聆听他们坚守一方、甘做百姓健康守门人的真实心声。

8日上午,在海安市大公镇凌东村卫生室,“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兴云忙着给80岁的村民姜得于测血压,“138/86,今天血压还不错,记得14天后来随访,注意清淡饮食。”刘兴云叮嘱道。

再过一个半月,刘兴云就满60周岁,即将退休。“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后,如果组织有需要,我愿意继续发挥余热。”他说。

1982年,19岁的刘兴云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当时,村卫生室只有3张办公桌、两个药橱。看病开方,常常会用一张纸给病人包上几粒药。”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卫生室的条件越来越好,村医除了诊疗外,还承担慢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健康素养促进等14项公共卫生服务。“全村有701名高血压病人、227个糖尿病患者,今年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有1189人……”这些数字,刘兴云早已烂熟于心。

在他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两面鲜红的锦旗,上书“见义勇为真英雄 厚德笃行显仁心”,“危难之际伸援手 医者高德入人心”。“我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只要被我遇到了,我一定会伸出援手!”刘兴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20年7月的一天,刘兴云因公外出,在返回村里的途中,遇到一个因掏鸡粪而沼气中毒的村民躺在地上,没有了心跳、呼吸。他顾不得脏和臭,立即跪在地上,迅速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经过及时、科学处理,病人脱离了危险。2022年的一天,村里一家企业的工人在施工中因缺氧窒息,经他全力抢救,化险为夷,重获新生……这些年,刘兴云发挥专业特长,先后救过20多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大公好人”。

“乡村医生紧缺,留守老人更离不开我们。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基层医疗服务任重道远。”刘兴云说,在凌东村,几乎每个村民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有任何健康方面的需求,可以24小时随时拨打。对于村里的12名百岁老人和67户低收入家庭,他和同事们还会每月上门进行健康体检,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特殊人群的心坎上。

夫妻携手,二十余载守护村民健康

7日中午,刚吃完午饭的盛利华、梅兰芳夫妇来不及歇一会,又忙着给病人看诊。同为如东县大豫镇马家店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夫妻俩每天一同上下班,成为一道浪漫的风景线。

“小时候,奶奶生病就会喊来赤脚医生,当时觉得干这行的特厉害。”1998年,盛利华从如东卫校毕业,成为一名80后乡村医生。从上岗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到村民中去,让百姓信任自己!一定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解除乡亲们的病痛!

2021年4月30日晚,大豫镇迎来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飓风。当晚10点左右,盛利华接到了村里的通知:“本村一农户家房屋倒塌,一名老人被埋,急需村医前来参与救援!”当时,大雨造成停电,交通中断,盛利华二话没说就拿上手电筒冒雨步行前往,协助村民一同把老人从废墟中扒出来,并进行了现场急救处置。

去年12月,75岁的村民施永兴骑电瓶车不慎掉入水沟中,头部受伤,前来村卫生室求助。盛利华对老人的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后,仍不放心,专程送他去大豫镇卫生院进行脑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得知老人子女都在外地,老伴身体不好后,盛利华又主动将老人送去如东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并主动垫付了医药费,办好住院手续,还贴心地给老人买来干净的衣服、袜子换上,等到老人子女赶到医院后,他才悄然离开。

眼下,盛利华的儿子正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我的岳父就是上一辈的村医,儿子受家庭的影响也学医了,这算是一种传承吧!”盛利华坦言,工作20多年来,曾有过多次转岗机会,但他和妻子都果断放弃了,“村里的很多老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也放心不下他们。”

弘扬国粹,古稀老村医有群忠粉

“人体的14条经络就像14条公交车线路,有各自的运行时间,所以规律作息对于养生来说非常重要。”昨天,在通州湾三余镇建新村卫生室,73岁的老村医朱振康一边给村民拔火罐,一边讲解健康养生知识。

20世纪70年代,三余地区不少村民种植中草药自产自销。年轻的朱振康在与当地老中医、老药工的接触中,逐渐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他参加了当地赤脚医生学习班,决心用好“一根针、一把草”,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努力治病救人。

勤奋好学,是朱振康鲜明的标签:参加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学习中医;在通州人民医院儿科进修;参加江苏省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毕业后参加考试,取得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参加紫竹林中医经典公益学习班……40多年来,朱振康潜心钻研中医药知识,用针灸、推拿、中药贴敷等传统医学手段,在小儿发热、咳嗽、腹泻,成人肩周炎、腰腿痛、咳嗽、失眠、偏头痛等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上发挥了独特疗效,不少周边群众都成为他的“忠粉”。对于困难群众、残疾人,朱振康经常免费看诊,分文不取;对于年轻村医,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手把手传授针灸技艺。如今,年逾古稀的朱振康继续发挥余热,坚守在乡村医生的工作岗位上。“现在网络很发达,我也与时俱进,在iPad里下载了很多全国名中医的经典课程,只要有空就会点开在线学习。”朱振康说,中医博大精深,很多知识往往“一通百通”,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他一辈子学习研究。

“一针定乾坤”,这是一名患者送给朱振康的一幅书法作品,盛赞他的针灸技艺。“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除了常见病、多发病外,我还要在疑难杂症的诊治上多下功夫,让中医药造福更多农村百姓。”朱振康说。 本报记者冯启榕

[编辑: 苏敏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