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南通海门:以文“赋”能量 以旅“促”振兴

2024

04-19

10:14

来源

分享

东临黄海,南倚长江,江风海韵在海门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江海文化,也孕育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发布了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南通市海门区: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品牌 绘就江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画卷》入选十佳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乡村是推进文旅融合的主阵地,文旅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强抓手。近年来,海门继承和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找准乡村振兴“文旅纽带”和“经济纽带”的融合点,高质量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以“文化”赋魂,提升张謇故里魅力值

把张謇故事讲给世界听。4月14日,以“竞放长江口 @向未来”为主题的“魅力海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张謇故里常乐镇启动。

当天,来自法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多个国家的20多位在上海、南通等地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友人,以及来自上海宝山、太仓、崇明、启东等长江口网络文明协同区的网络大V们,一起走进海门,实地感受海门独特的江海风情,品读张謇文化。

“来到海门一定要了解下海门的名人张謇,他真的太厉害了!”活动中,已在海门生活了近五年时间的法国友人罗亚瑟当起了翻译,他不断向外国友人推介海门,推介张謇。

张謇文化是海门独一无二的城市印记,更是海门这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漫步青龙港1806景区,见证百年港口焕发新朝气;在张謇纪念馆,品江风海韵,感叹张謇实业救国的丰功伟绩;游颐生文博园,体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颐生传统酿造工艺”非遗文化之美;来到大生三厂钟楼,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近年来,海门以旅游景观廊道连接张謇故里景区、青龙港、大生三厂和张公堤等4处文化遗迹,通过展示载体、特色节庆活动、旅游精品路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等方式,全景式展现张謇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形成“一道、四片、两配套”的空间布局。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溯源文脉是基础。近年来,海门以江海文化为基底,以“张謇文化”为内核,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双战略,持续提升“张謇故里·诗画海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教育、农业、工业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多产业共荣的文旅IP。

海门区连续8年开展“张謇文化艺术周”品牌活动,统筹全区历史人文优势擦亮张謇文化名片;举办“新时代视域中的张謇与中国现代化”等系列学术论坛,释放张謇故里品牌魅力。以张謇故里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唯一江苏首创的江海博物馆为主阵地,通过举办大量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研学旅行、海外游客中华文化感知研修旅行、民营企业家培训、教育工作者培训等品牌活动,让更多人感悟张謇文化和张謇精神的魅力。

以“服务”赋新,激活文旅业态新路径

3月15日,几百名观众在海门保利大剧院见证了一场精彩的国乐演出——《音乐·诗经》,90分钟的表演,时时惊艳,掌声不断。这场演出,来自方锦龙和他的乐队。

方锦龙是享有盛誉的国乐艺术家、民族音乐教育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当晚,他带来了《蜀山》《琼瑶》《嘉鱼》等原创曲目,创作灵感来自中华文化的元典《诗经》,改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放马山歌》等。演出当晚,许多观众都早早来到剧院等待,不少本地观众表示内心十分激动:“家门口就能看到国乐大师的演出,真是让人感到惊喜。”

现代京剧《红灯记》、张远的新歌分享会、独角诗剧《情爱长安》、英文儿童音乐剧《小美人鱼》……今年以来,海门大剧院名家云集,精彩不断,一场场文化盛宴不断丰盈着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海门大剧院是海门区近年来实施的三大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近年来,海门区大力推进文化民生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以区级“七馆一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艺术馆、大剧院)”为中心,区镇、村居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格局。

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去年,海门围绕“张謇故里·诗画海门”主题开展“四季江海”文旅集市、“寻味海门”“厨王争霸”“点亮海门之美”文旅夜市等群众性文旅活动700余项,通过举办2023盛放·海门长江口音乐节、江海文化旅游节、四季江海等系列活动,推出“618海门农文旅电商节”“海门文旅一卡通”等惠民服务,给广大居民游客提供丰富多样选择的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促进文旅消费提档升级。据统计,去年海门累计接待游客601.8万人次,同比增长179%,实现旅游收入54.75亿元,同比增长157%。

以“产业”赋能,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四月的海门,长风沛雨,艳阳明月。走进官公岛生态旅游区,体验悠闲惬意的自然采摘和休闲垂钓,入眼皆是一步一景的农家小院和休闲农庄,官公岛以一副绝美的古人意韵,演绎着被现代都市人遗忘的自然美景。

“现在的官公河村,依托九龙岛文化湿地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海门地区有名的旅游村。”官公河村“90后”党总支书记黄俊亮骄傲地介绍道。

官公河村三面环水,村内河道纵横,弯弯曲曲的官公河和分流出的54条河梢,以及河两侧近200亩18世纪形成的连片湿地是海门成陆时天然海泓的遗存。因交通不便,为官公河村带来发展瓶颈。“我们村虽然不能发展工业,但是依托九龙岛文化湿地公园,却能走生态农文旅产业的致富路。”黄俊亮介绍,近些年村两委积极挖掘官公河畔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通过推行“党建+文化+旅游+产业”的模式,打造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彩色人文为一体的“红河党建”工程。“仅2023年,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0万人次,收入在80万元左右。”黄俊亮说。

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海门区以农文旅产业融合为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与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特色村落的深度融合和产业嫁接,激活海门乡村振兴“新动能”。

如今海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了“百花齐放”:临江玲珑湖文化村,重点发展动画动漫创作生产、网络短视频制作、艺术家孵化、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西乐器制造等;三星家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片区,重点发展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高端创意家纺设计、网络直播平台基地、摄影扩印服务等;常乐、四甲、余东重点发展建筑设计服务、红木雕刻工艺、金属工艺美术品、杯壶创意设计生产等产业;悦来、正余、海门港新区为节点,重点发展智能教育装备、广播电视配件制造、AI人工智能等产业……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海门的文旅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编辑: 徐秋尘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