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县域富民产业具有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其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乡村产业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有效路径。通过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体系,绘就了一幅幅南通乡村好“丰”景。
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把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坚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在我市,我市叠石桥家纺、如皋花木、如东海鲜等地域产业不断壮大,如皋黑塌菜、如东狼山鸡、海门山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其中,如皋以黑塌菜为特色,从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到品牌营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当地通过建立黑塌菜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了黑塌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积极打造黑塌菜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渠道,将黑塌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这一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我市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如皋,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了农产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一些企业采用低温脱水、真空冷冻等先进技术,对无花果、蔬菜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无花果干、脱水蔬菜等产品,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保质期,还提升了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需求日益增长。通州区的一些乡村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事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还可以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关键是要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海安,一些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户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生产,产品由企业统一收购。企业还拿出一部分利润,按照农户的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进行分红,让农户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这种联农带农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