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因其无法人工繁殖且营养丰富,人称“水中软黄金”。今年恰逢十年一遇的“鳗鱼潮”,鳗鱼苗捕捞量增加了三倍。量大价廉,鳗鱼苗价格回落导致的市场波动倒逼产业升级。在江苏南通如东,以鳗鱼养殖为主的如东鑫源水产开始加码附加值环节,将生态馈赠转化为产业动能,让小鳗鱼“游”出大产业。
落叶归根
午夜涨潮时分,捕捞船搅碎月光,柳叶状的鳗鱼幼体顺着光柱游来,半透明的躯干里隐约浮着暗红血丝。晨光初现,这批新鲜捕捞的鳗鱼苗出现在如东鑫源水产公司的养殖池里。
“鳗鱼是非常神奇的生物,它在深海产卵,洄游几千公里来到长江口的淡咸水交界处,这里是它们最喜欢的水域……”聊起鳗鱼,如东鑫源水产公司负责人沈军收不住话匣子。
如东通江达海,是鳗鱼苗天然“育婴场”。得益于地理优势,20世纪80年代,沈军做起鳗鱼苗生意。“那个年代,卖鳗鱼苗可算是赚钱的行业。”
从卖苗到养殖,沈军在同行里算步子跨得大的。然而,养鳗没几年,沈军发现,如东冬天偏冷,温度一低,鳗鱼就不吃料,还会快速掉脂肪。从幼苗到成鳗,在如东需要3年,而在南方,养殖周期只需16个月。多番考察后,沈军将养殖场从如东转移到广东。
30年前的广东,无论水土、气候、可用土地、相关政策都更利于鳗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广东的30年,我经历过‘天上地下’的市场沉浮,见识过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积累了培育、养殖、加工、销售一步步扩张的经验。”沈军说,年近花甲,也是到了落叶归根的年纪了。
2023年7月,沈军带着养殖技术回到如东,投资60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66亩的“鳗鱼工厂”,今年1月,公司一期厂房正式投产。目前,工厂有80口鳗鱼养殖池,每口能容纳20万至25万尾鳗鱼苗。
科学养殖
“刚捕的鳗鱼苗通体透明,我们叫它‘白子’,1千克大约5000尾。养到两三个月,1千克100尾左右,身体转成黑色,我们叫它‘黑子’。”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沈军告诉记者,鳗鱼养殖门槛较高,在室内恒温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pH值、水温、溶氧等水质条件。
为了让鳗鱼更好地安家,沈军给他的室内养殖场配备了一系列现代化装备:双层增氧设备24小时运转;电加热设备随时待命,当温控设备显示低于29℃时自动开启;进水、排水自动控制,水质异常自动报警……
“鳗鱼最难‘伺候’的时候就是‘白切黑’期间,我们每天定时定点喂食,严格遵循‘克重’要求,苗早期吃红虫(水蚯蚓),养到一定规格才开始喂饲料。”沈军说。
基于鳗鱼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生长特性,沈军还在鳗鱼池里铺设了30厘米厚的纯天然三石土和20厘米厚的青石子,这样不仅可以让鳗鱼接触到“土气”,还能避免长期养殖易发病害的问题。“这种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成功实现了陆地鳗鱼规模化、自动化、现代化的绿色循环养殖模式。”沈军说。
新的梦想
炭火烤干皮肉间的油脂,浸入酱汁,鱼肉迅速冷却收缩锁住酱汁和鲜味,再回到炭火上,反复蘸烤几次,直到鳗鱼呈现出金黄的颜色和光泽……烤鳗是美食爱好者的“心头好”。
鳗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补充人体所需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理想食物。如何让鳗鱼从季节性食材成为全年供应的全球美食,在沈军心里,有一个以深加工为引擎、内外市场联动的全产业链布局梦想。
“这两年行情高时,鳗鱼苗是16.5元一尾,眼下是4元一尾,价格的落差为深加工提供了机会。”在养殖技术、食品加工以及销售环节形成紧密协同,沈军计划,待2026年7月第一批鳗鱼成熟上市前,二期深加工产线也将投入使用。
“最近,我在各人才网上发招聘信息,想招聘大学生来担任厂长、技术员。”沈军坦言,他们都是经验派,几十年来,一边摸索、一边吃亏、一边成长。“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沈军希望,靠他的努力能串联起种苗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养殖—加工—出口”全链条布局,届时可带动超400户渔民增收。
作者:毛茜 朱南州 陈名蔚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