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剧痛、一声尖叫,偕男友赴海南三亚旅游的一位年轻女子,被一条突然窜出的银环蛇咬伤,最终不治身亡。
意外事件持续引发关注。6月6日凌晨,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续报》:6月2日付淇某某在三亚被不明生物咬伤不幸离世,我们对此深感痛心。专家组通过调取视频监控、查阅病历、问询笔录等进行了全流程调查。
通报还公布了这起死亡事件处置过程的“时间线”,回应公众关注。
结合已披露的事实,公众不难看出:三亚市中心医院作为一家三甲医院,疑似存在误诊和延误,折射出应对急症的不足。毒蛇咬伤诊断和治疗需高度专业化,医院除了要配备抗蛇毒血清,还要培训医护人员快速识别症状并对症施治。此外,作为一座知名旅游城市,面对外地患者时的信息不对称,亦是硬伤。
一位法国智者说过:“除了生命,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的确,这人世间,还有什么比鲜活的生命更宝贵呢?
公众注意到,承受痛失亲人之苦的家属,在悲剧发生后走上艰难的维权之路。
他们将要面对什么?深奥的病历术语和专科医疗知识,是他们必须研究和掌握的;证明医院及相关医生存在过错的涉事证据,哪些是关键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是他们必须学会辨别的;更要命的是,尸检、鉴定等法定程序需由他们主动发起,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不菲。对于已痛失亲人的家属而言,这将是一场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折磨”和“二次暴击”。
与之对应的是,涉事医院掌握所有诊疗记录,同时具备权威专业和法律手段;这使得死者家属一方相对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彼此并不对等。但,这就是眼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下存在的客观现实。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公平,哪来的强者?”这是一位哲人的名言。
但世人不必灰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一种制度事实上都在跟随历史潮流自我完善。
公正必须从此岸抵达彼岸,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在前行中被人看见。
就“女子被蛇咬致死”事件而言,站在审视“生命至上”的高度,加强对病历资料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建立病历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查阅权,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完善医疗纠纷鉴定制度、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保障鉴定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同样不仅是保障死者家属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在“一碗水端平”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降低死者家属维权成本,同样不失为一个人性化举措,也是对建立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补充。
站在更高的维度进行多维审视,这起意外死亡事件可能还涉及多方责任。除了医院在救治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外,景区是否未履行了安全管理职责?酒店是否落实了相应的防范机制?旅行社是否提示了相关意外风险?诸多问号,并非多余。
当然,现行法律框架下受限于责任划分复杂性,死者家属可能面临多方推诿困境。譬如,景区和酒店会辩解“已设置警示标识”,旅行社也会辩称“已有口头提示”。更让人痛心的是,不管调查结果如何,女子消失的生命已无法挽回。
令人欣慰的是,6月3日晚,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将涉及的两家医院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并联合省级专家组正加紧开展调查处理和逝者善后、家属安抚等工作。
据媒体报道,6月6日,当事人弟弟@颺lmy 再发文,大家比较关心的“尸检”,已经有了死亡诊断,确认为右足第二趾为咬伤(神经毒蛇),心脏呼吸骤停后呼吸衰竭。同时,我们不会向任何人索要捐款,现在网上出现各类所谓的蛇类专家,大家也不要盲目相信他们,出现被蛇咬伤的情况还是要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
一条毒蛇,咬在身亡女子身上,痛在社会公众心上。
倘若“女子三亚被蛇所咬死亡”这起“突发蛇祸”,能够换来医疗纠纷处置、医疗救治等多个层面的“机制之变”,成为一块衡量社会进步的“试金石”,那么,这不仅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同时也是对生者最好的馈赠。
文/江东客(言论系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