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版

最是书香能致远

——海门区书香城市建设路径探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海门籍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写尽了世间美好。品味海门,你会发现这座城市正如那“风景中人”,装点着世人的瑰丽梦想,演绎着文化的盛大荣光。江淮文化、吴楚文化在这里汇流交融,积淀了兼收并蓄的丰厚沃土,孕育了崇德尚学的海门人,更是造就了一座文渊深厚、文脉绵延的书香之城。

作为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近年来,海门以满足人民高质量阅读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出发点,通过打造高颜值的阅读空间、高品质的文化阅读体验、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品牌,构筑起覆盖城乡的书香阅读平台,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城乡居民多读书、读好书。

2021年,海门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1.6%,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从课堂上的琅琅读书声,到图书馆里的奇幻书旅;从农家书屋的读书分享会,到24小时书房不熄的灯光;阅读,已然融入全区群众生活,融入城市灵魂,让城市更有温度。

顶层设计,下好全民阅读一盘棋

“扫码阅读的方式特别方便,用网络分享呈现身边的阅读故事和乡村生活,生动展示身边的红色资源,阅读‘红色文化丛书’还可以让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很有意义。”日前,在海门区三厂街道镇西村举办的乡村阅读季“我爱阅读100天”活动现场,作为活动宣讲先锋的秦天慧感慨地说道。

此次线上打卡活动,将海量优质阅读内容推送到百姓手机上、指头边。线上线下互动联通,主题图书介绍、书评等优质内容,让市民在候车、参观、学习等不同场景中随时随地获取阅读知识。

同样,“我爱阅读100天”活动在余东镇也掀起一阵读书热。余东镇各农家书屋管理员通过PPT演示、互动教学,让老年人了解线上阅读的功能,引导老年朋友电子阅读,并根据老年人的喜好推荐党史阅读、名家小说、农业科学等专栏。“老年人生活得有意义,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才有所乐。”余东镇富民村村民杨省三高兴地说道。

海门将“书香海门建设”纳入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重要内容,将“完善城乡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成更高品质的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列入2022年全区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重点推进落实。抓住全民阅读工作的关键人群,紧扣书香建设的薄弱环节,从机构、经费、评价、人才等四个方面完善优化全民阅读保障机制。将全民阅读设施建设、“书香海门”建设、购买公益阅读岗位和品牌活动等经费纳入每年度财政预算。“十三五”期间实施公共阅读和文化设施全覆盖和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财政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2021年,全区更新图书资金投入达500万元。将“居民综合阅读率”纳入海门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进程监测评价体系,将全民阅读纳入全区对各区镇部门的综合考核,一以贯之高位推进落实,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基层党建、融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

高点定位,打造阅读阵地一张网

恰是读书好时节。每逢周末,众多海门市民纷纷到图书馆“打卡”。“图书馆里各类藏书琳琅满目,和家人一起以书为伴,是很美好的事情。”市民顾婷正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和女儿共享亲子阅读时光。2021年6月,海门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海门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图书馆立足海门文化品牌,推出“海图大讲堂”“海图阅读季”“海图亲子”“海图四季”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还陆续将读者证免费送进社区、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展览送到学校和区镇,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要。”海门区图书馆馆长吴健英介绍说。

巨大的落地窗光洁明净,室外满眼绿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日前,海门街道居民杨礼庆来到滨河广场图书馆驿站,开始了半天的读书生活。滨河广场图书馆驿站占地60平方米,是海门第二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也是南通市第一家可以刷脸借书的自助图书馆,于2019年开馆运行。馆内还配置了阅读桌椅、投影仪、智能音箱等设备,可用于组织一些小型的读书活动,丰富市民的阅读体验。

全民阅读,阵地建设是基础。为了让“文化粮仓”真正服务于群众,海门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推动“1个图书馆总分馆体系”“276家农家书屋”“N个自助阅读点位”阅读空间建设,深度融合城市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城市名片形象的阅读空间品牌。去年以来,图书馆新馆线下服务总人次180余万,实现所有分馆及农家书屋图书资源服务“一卡通”,获评全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先进单位。投入500余万元,对城区32个社区书屋进行提档升级,建成1个五星级韬奋书吧、10个四星级韬奋书吧、21个三星级韬奋书吧,持续推动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建设。

品牌打造,打通基层阅读最后一公里

4月底,海门区第十三届“弘謇全民读书节”火热启动,全区各地举办各类活动,覆盖各类人群,特别是农家书屋活动,直接办在群众身边,让群众不出村就享受阅读,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先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然后把长方形进行两次对折再将左下角剩下的五分之一向背面对折过去,最后用剪刀斜着剪一下。”近日,海门临江新区介云村农家书屋内,全民阅读志愿者现场讲解五角星的DIY做法步骤,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后,马上投入实践。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裁剪、粘贴,一面面国旗出现在了孩子们的手上,与孩子们的笑脸交相辉映。

多年来,海门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品味”为目标,持续打造“弘謇全民读书节”活动品牌,既注重向下扎根,又注重向上提升,连续13年举办海门“弘謇全民读书节”,共实施各类读书活动项目100多个,大力推动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阅读品牌,累计受惠群众超过150万人次。持续打造“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读书正当时”等“弘謇全民读书节”重点项目。“读书正当时”系列活动定期发布全城共读书目,设置共读图书专架,持续荐读好书,组织共读活动,累计推荐好书100本,线上赠书3000多本,收到征文5000余篇;“榉树下 月季开”书香农家系列活动,每月一次走进农家书屋,举办政策解读、“爱派送”好书送农户、数字农家书屋推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具有鲜明农家特色的阅读品牌。海门还精心举办新教育读书节、职工读书月、月亮姐姐讲故事等特色活动,全力打造“红色氧吧·‘悦’享经典”“红燕送理”等阅读品牌,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氛围营造,推动阅读宣传一体化

在海门街道拥军路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一条条充满文化韵味的“两米线”吸引着前来采样的居民的目光。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充分利用居民排队等候采样的“碎片化”时间,在原本简单的安全警戒线上张贴、悬挂印有护苗2022专项行动、扫黄打非等宣传标语的绿书签。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精心挑选书单,以二维码形式印制在绿书签背面,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开启阅读之旅,在畅享丰富的阅读资源过程中滋养心灵,凝聚战“疫”勇气和力量。

“你知道如今的阅读活动包含哪些?”“每天阅读多长时间为宜?”阅读“小课堂”这个新鲜名词屡屡被居民朋友提及。“课堂”知识以快问快答的形式呈现,六大类阅读常识被浓缩在一张小小的海报上,搭配生动有趣的配图,简洁明了又十分博人眼球,推动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一座崇文重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海门的过程中,海门还格外注重氛围营造,推动阅读宣传一体化。在主要地段设置全民阅读相关宣传广告,印制全民阅读宣传年画、倡议书,设计制作各类富有地方及书香特色的笔袋、书签、书袋、邮票等宣传品,全方位加强社会宣传。每年录制播出阅读专题片数十个,推送宣传报道100多篇,通过“阅读海门”“书香海门”等微信公众平台常态化发布阅读信息,将“彩虹结”“萤火虫海门站”等志愿服务阅读推广微信平台纳入全民阅读宣传矩阵,持续加强媒体宣传。运用海门山歌、小戏小品、主题歌曲、书画美术等艺术形式,创作歌曲《阅读的春天》、山歌《快乐阅读 幸福人生》、诗朗诵《江海大地飘书香》等作品,组织开展送戏下乡、进学校等展演,用文艺作品点亮“书香海门”。

书香海门让阅读触手可及,如今在书香的滋养中,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深度、厚度,全民阅读成为城市一道最美的风景。建设“书香城市”绝非一日之功,全民阅读永远在路上。海门将继续秉承“勇争第一、敢创唯一”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举措、注重特色、集成要素,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让“书香海门”文化品牌成为高质量建设魅力海门的绚丽名片,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显著标志,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海门篇的华丽乐章。

2022-12-12 ——海门区书香城市建设路径探析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9607.html 1 3 最是书香能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