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南通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动真碰硬,持续释放经济运行生态红利——

制度创新护航生态之变

制度创新护航生态之变

记者 许丛军摄

加快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与南通市近日举行第四次厅市会商,生态环境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再次成为重点议题。

制度创新释放生态红利

四月的南通城,青山如黛,绿水盈盈。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在城市绿地上共度惬意周末。

环境监测数据印证着人们的切身感受。2022年,南通市PM2.5浓度2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绝对值和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1;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100%,实现历史性突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7.2%,高于省定目标25.2个百分点;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近年来,南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建设彰显江风海韵的低碳花园城市”定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出江入海生态屏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亮点纷呈,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等方面成效显著。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如何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谨的政策,守护绿水青山?自2020年3月起,省生态环境厅与南通市委、市政府正式建立厅市会商机制,针对南通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大项目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政策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三年三次为南通“会诊把脉”、共商“减污扩容”,合作成效明显,服务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高标准落地建设。

南通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动真碰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沿海“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标杆区等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南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并进。三年来,南通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全省领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工作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海儿女真切感受到了“沧桑巨变”生态福祉。

集成改革指向难点堵点

4月10日,南通尚阳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南通三彩集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各自报批的项目环评,共同取得了一份环评批文。批文既强调了两家企业需要履行的共同责任,又明确了各自不同的主体责任。“这种环评批文头一次见,令人耳目一新。”

加快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如何在把好环保闸门、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敢谋敢为、攻克难点,助力经济发展高质量?新的赶考之路上,环境政策制度集成改革成为一道必答题,南通给出了自己独有的“解题思路”。

问题所指,改革所向。

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建设,累计启动赔偿案件1322件、赔偿金1.6亿元,赔偿案件数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在省内率先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地方立法调研。推进18个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建立园区排污总量与环境质量挂钩的动态分配机制,稳步推进总量测、定、用工作。

(下转A2版)

(上接A1版)省内率先开展总量收储和使用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市、县、园区三级总量管理体系,探索总量指标政府承诺制、跨源使用等试点经验,差异化保障重大项目总量指标优化配置。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创新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监管,注重与监测监控、执法等有机衔接,增加特殊时段管控要求,累计发起变更950张、占发证总数的28.4%……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亲点南通作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国家级试点的城市。以此为开端,南通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说明的专家咨询会,打造国土空间规划环评说明的“南通样板”,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的新格局。

生态质量保障发展质量

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和生态保障。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完成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155家企业整治提升任务;深入开展臭氧达标攻坚,6月底前180家以上企业落实源头替代措施;深挖PM2.5减排潜力,年内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7000辆……

今年,南通将在谋“降碳”、抓“减污”、促“扩绿”、稳“增长”等方面下功夫,坚定逐绿而行。

更大力度谋“降碳”,推进产业、交通、能源等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化工、纺织、造船、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引导海上风电、光伏等产业健康发展,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更严要求抓“减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臭氧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领域,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

更高标准促“扩绿”,全面建成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坚决守好出江入海绿色屏障。

更优举措稳“增长”,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坚决下马与区域环境承载力不相符的项目,逐步清退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深化排污总量管理改革,建强建优市、县、园区三级总量储备库,为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提供环境资源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南通市委、市政府这些制度性安排,就是要紧盯环境保护“不越雷池一步”,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助推绿色发展,提升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更是开启中国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内在要求。我市坚持用制度创新护航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建设彰显江风海韵的低碳花园城市,未来南通将收获更多的生态涵养回报和绿色发展馈赠。 本报记者 彭军君

2023-04-25 制度创新护航生态之变 南通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动真碰硬,持续释放经济运行生态红利——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3292.html 1 3 制度创新护航生态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