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笠翁对韵》话清廉

□亚平 彭潍

李渔(1611—1680),生于雉皋(今如皋),原籍浙江兰溪,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有多个,其中笠翁最为有名。他是清初文坛巨擘之一,戏曲家、小说家、出版家,被世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还编撰多种教材,譬如《芥子园画谱》《笠翁对韵》,流传甚广。

《笠翁对韵》是一册赋诗作对的启蒙读物。自问世至今,已有数百年。其间,此书屡屡重印,版本甚多。我读的是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笠翁对韵》(冯国超译注)。关于此书的实用价值,冯先生已有介绍,主要涉及:仁义礼智等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提倡客观认识自然科学知识,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及享受等。作为注解者,冯先生还提及书中文字有关廉政文化,但他未曾就此展开解读,而是提醒读者给予关注。此书涉及古典廉政文化,不足为奇。众所周知,《笠翁对韵》是一册封建时代的启蒙读物。旧时的启蒙读物,若想畅销,必须要为科举服务。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有更多机会、更大概率为官。选拔出来的官员,必须要品学兼优,既有才学,又有官品:清廉对己,仁爱待人。由此《笠翁对韵》录入有关廉政的字句,将更具实用价值。

纵观全书,除去直接叙述廉政反贪的句子,如“争名如逐鹿,夺利似趋蝇”等,更为精彩有趣的是通过名人典故,弘扬清廉文化。此类名人典故又可以分为两类:

1.直言不讳,点明清廉主题。典型一例是:第72则中的“一琴一鹤赵公清”。《梦溪笔谈》记述,宋朝清官赵抃生活极为俭朴,他去四川任职,没有其他行李,仅带着一床古琴、一只鹤。李渔在书中写明“赵公清”,正是点明赵抃为官清廉。

2.仅仅通过典故,扩充学子的知识面,启迪学子感悟清廉美德。第27则中写有:彭泽高风怡五柳。彭泽县令陶渊明,不喜腐败,主动辞职,进入田园生活。他宅边种有五棵心爱的柳树,故号“五柳先生”。李渔赞其“高风”,鼓励后人向他学习。第48则是:董杏对周莲。“董杏”是记三国名医董奉为人治病,无须钱财,只是要求病人病愈后栽种。“周莲”则是说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写有《爱莲说》,主张官员、君子不贪钱财,不染“污水”。董杏对周莲,不仅文字工整,而且内涵相同——为医为官,均要无私奉献。相比之下,李渔颇为关注典故“杨震四知”。汉朝廉官杨震为官多年。一位他举荐的官员,夜间来访,送上黄金,言及无人可知。杨震拒绝,并用“四知”作答: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杨震廉政的故事影响很大,其后人中有一支寓居如皋、泰兴交界处,所修家谱记载其族堂号一直沿用“四知堂”。李渔在书中两次使用这一典故:第81则为“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 第87则为“四知对三语”。

在学习楹联的著作中,很少有提倡清廉的,仅此一点,《笠翁对韵》值得传承。

2023-05-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5768.html 1 3 《笠翁对韵》话清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