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南通教育

教坛名士张祖彤

张祖彤老师执教《有的人》

□刘卫锋

十余年前,我确立了探寻研究20世纪南通语文教育的方向,着手访问教育界的一些人士,请他们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和线索。一次和在宁工作的南通籍省特级教师周益民通电话时,谈及这一研究方向,他十分兴奋,觉得很有意义,鼓励我深入下去,并说“千万不要因为某种原因绕开张祖彤”。其时,我对张祖彤所知甚少,所以他的这番话颇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激发了我的好奇。于是在收集有关南通语文学人资料的时候,对张祖彤这个名字多了一份留意。

依稀记得就读南通师范时学校发过一本《杨秀兰耕耘録》,内有一篇文章署名张祖彤,取出重读,原来是《一份秋天的报告——参加杨秀兰老师教改实验的反思》。题目有味,全文更是不同凡响,分“深沉地思考”“不断地攀登”“朦胧的真理”三部分,回顾了整个教改实验的历程,就“创设教学思路”“求索教学意蕴”作了重点介绍和思考。文字简练、老练且富有思想性。后来读到李大潜院士的回忆文章,得知张老师还是李大潜的小学恩师。随着所见资料渐多,张祖彤老师的形象更加清晰饱满。

思想卓异饱有学识

张祖彤老师曾长期从事中小学和师范语文教学,后担任南通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是知名的语文教学专家。她纵论语文教育教学颇有见地,言简意赅,深刻而隽永,堪为思想者。她说:

“我向往平淡清虚的教学风骨,追求简洁致远的教学风格。我把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凝结为六个字:审美、思辨、意蕴。”

“审美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学中如何审美呢?本来审美和审丑是一件事的两个侧面。审美可以直接正面地进行,也可以间接侧面地进行,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我认为简洁是审美的一个重要内容。简洁美意味着深刻、广远、丰富,神韵含藏不尽。简洁美,要求摒弃芜杂,汰除冗赘,舍弃糟粕,选取美的精华。简洁、简明、纯洁,本身就是美的要求。”

“一般的分析仅是浅层的,而思辨才是分析思考的较高境界。思辨不仅需要辩证的思想方法,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以及精密而活跃的思维素质,否则就不可能准确深刻地发掘教材中蕴涵着的美。教师善于思辨,才能真正成为美的传播者。”

“教学意蕴既不同于教学内容,也不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而是教师的悟性和教学内容的实质遇合之后的新生物。它融合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又升腾凌驾于其上。具体的表现大多是一种哲理,一种灼见,一种真谛,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凡是含有意蕴的课堂教学,定然是一个严谨的向心结构。”

关于“好课”,她说:“一堂好课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或者说像一颗味道甘美的橄榄,它可以伴着你走很长一段路,你边走边咀嚼,体会一定丰富。优秀的语文课可以令人沉醉,令人警醒,令人奋起,充分显示它的力度,强度,还有美的诱惑。”

关于语文教学过程,她说:“如果说,教师备课的过程是对教材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探索理解的过程,那么,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深入浅出地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是学生学习兴趣永不枯竭的源泉,才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条件。”

关于语文教学手段,她说:“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有三种:朗读、讲解、描述。要注意的是朗读要有强烈的语感,讲解不要简单地理解为解释,方式要多样化,描述要生动感人。这三种手段的使用都必须围绕课文中心,形成一个严谨的向心结构。”

关于语文教师素养,她认为:“教师的教学要达到较高的境界,首先自身的功底要厚实,那么各种教学方法无不为我所用,否则便会画虎类犬,甚至走火入魔。好比冥海广阔无边,于是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教师教学必定是功底为本,方法为末。”

关于诗歌教学,她认为:“如果说诗歌是一时代感情水平的标志,那么散文则是时代智慧水平(洞见、机智、幽默、情趣)的标志。诗歌教学首先应该以情动人,情动而后理通。大家都知道教学诗歌必须注重朗诵,同时也要注意讲解。朗读好比拨动琴弦,讲解好比疏通乐章。只要感情之弦跃动起来了,那么不管诗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我们都可以成为他的知音。”

诲人不倦乐在其中

张祖彤老师学高为师,曾先后指导过南通市“五朵金花”,被誉为特级教师的教师。许多老师从她那里得到终身的教益,南通城中小学的语文特级教师陈萍依然记得一次集体备课时,张祖彤老师对她说的话:“上一堂公开课,就如同接受一次正规训练。年轻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从而坚定了自己上好公开课的信念,即使每次教案写上个七八稿,甚至十几稿,也不轻言放弃。

张祖彤老师退休之后,一些地方和学校邀她指导,她总是有请必到,经常不顾年老体弱前去听课讲学,同青年教师一起备课、讨论、研究,还上了许多示范课。遇有登门求教语文教学的老师,她总是虚席以待,难以割舍对于语文教学的那份情缘。南通市郭里园小学的蔡雪梅老师,还清晰地记得张祖彤老师指导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情景,在她们眼里,年已七旬、头发花白的张祖彤老师思路异常清晰,设计的教学语言纯美、流畅,与词的风格融洽、合拍,与词的思想内蕴水乳交融,独具艺术情韵。尤其是她那声情并茂的吟诵,语韵清亮、悦耳,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张祖彤老师不仅在学识上给青年教师以教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老师们也看在眼里,悟在心中。一次讲课间隙,蔡雪梅老师给张先生杯里续了些热茶,张先生立刻习惯性地站起来,躬身连连道谢。这让年轻的蔡老师感慨万分,敬佩之余也引发了自己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深深思索。张先生习以为常的待人之道,让她体悟教师工作的本质:“作为青年教师,若想在教育教学领域登堂入室,进入舒展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就不能忘记人品的锤炼和修养,高尚的人格是事业真正成功的基石。教师真正打动学生的是他心灵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

性情率真堪比名士

其一,1986年春,无锡王中敏老师邀请张祖彤老师前往听课,闲聊中得知张老师有时也到小学上些下水课,不禁随口说了一句,以后请她来上课。想不到张老师立即提议:那就明天吧!第二天,张老师在育红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上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听课的老师挤满了会场。课上得十分精彩,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老师们动情地说,整堂课就像一首精美的诗,一篇隽永的散文。学生们也感动了,下课后还情不自禁地吟诵着课文。多年之后,王中敏老师的耳畔犹回荡着当年课堂上张老师那甜美悦耳的吟诵: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其二,王中敏老师趁到南通开会的机会,抽空夜访张祖彤先生。因为只知张先生住在延寿巷,到了附近却不知如何走,便电话求助张祖彤先生。过了20来分钟,在昏暗的灯光下,82岁高龄的张先生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来接他。据王老师说,这一年张老师先后两次股骨跌断而动了大手术,一生清贫如洗,手术需要自己支付的3万元钱还是弟弟拿来的,她表示将慢慢偿还。手术前后有许多朋友和学生前往探望,并执意留下一些钱,加起来近2万。但张老师决不肯“无功受禄”,她把这些钱以馈赠者的名义捐出。晚年的张祖彤潜心读经,专心礼佛。这次夜访临别时,张祖彤送给来访者两本印制精美的佛经,嘱他有空时看看。来访者嘱咐她多保重身体,说以后有机会再来看她,张祖彤先生动情地说:“好!我一定好好活着,等着你来看我。”

其三,张祖彤老师将“珍爱生命”的课文称之为“惜命”文,从哲理的高度加以关照,在蔡雪梅老师看来,这种独特的视角背后正是张先生对生命由衷的敬畏和热爱,因此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带着独特的个人体验,以及对生命的彻悟。她说:“认真工作,就是参佛修福。”

通过网络搜索张祖彤先生的照片很少,有一张图片是她在跃龙桥小学执教示范课《有的人》的情景,彼时的张老师一头乌发,大概不到五十吧,英姿勃发,神采奕奕,身后的板书清晰可见,直抵这首诗的内核意蕴。张老师虽已仙逝,但她的思想和风范依然活着。

(本文有关资料参照了王中敏、蔡雪梅等老师的回忆,特此鸣谢。)

2024-04-2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0369.html 1 3 教坛名士张祖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