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床特别好,我自己就能控制坐起来,通过改变姿势,让身体舒服一点。”
家住崇川区虹桥街道虹桥新村、今年78岁的崔世泉,因病卧床多年、生活不能自理。昨天上午10时许,他摁动了装在床边的智能按钮,随着床头缓缓升起,他逐渐坐了起来,到达自己感觉舒适的角度后,他又摁下了停止键。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不到20秒。
改善老伴的生活条件,让家人更方便地进行照顾,是崔世泉的爱人陈玉琴多年来的期盼。今年,得益于崇川区实施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愿望终于实现了。
目前,南通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主城崇川约有27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老年化率接近30%。近年来养老机构逐渐增多,服务质效也在不断提高,但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的首选。“不过,对于一些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还是比较艰难的。”崇川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吴畏介绍,今年,崇川区结合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筛选出高龄失能和半失能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406户,以每户7000元的标准,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家庭养老床位长啥样?记者来到崔世泉家看到,这张床位和养老机构的床位类似。
长约2.1米、宽约1.1米的单人床,两侧床帮处设置了围栏,其中一处围栏上安装了智能按钮,床尾处配置输液杆,床头处设置一键呼叫紧急按钮。为了防止老人长期卧床生褥疮,配置了具有透气性的床垫。此外还配备了移动餐板,供老人就餐时使用。
对于这张新床以及配置,崔世泉的爱人陈玉琴赞不绝口:“以往老伴坐起来或者翻身,都是靠我一个人,非常吃力,现在有了智能按钮,方便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不仅仅是床的变化,还同步增配了其他智能化设备,如监控探头、智能腕表、电动轮椅、烟雾报警器等。其中,智能腕表不仅能24小时监测老人的血压血氧等身体指标,还一键设置了紧急联系人。
“老人的子女白天要工作,不可能一直陪在老人身边,但他们对老人的牵挂是不减的。”崇川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承接单位相关负责人肖鹏介绍,监控探头安装的同时,同步为老人家里安装了宽带或者无线卡,老人的子女通过手机里的“TP-LINK商云”App,就能随时随地看到家里的情况。
今年初,崇川区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全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项目承接单位,改造前,由承接单位对改造家庭入户评估,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根据老人实际需求,确定改造方案。“一来,确保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居家安全;二来,也是为长期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属减负。”吴畏介绍,就在上月底,今年实施的406户全部完成改造、验收。 本报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