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夜明珠

史铁生的魅力

◎刘伯毅

史铁生是一位坐在轮椅上思索人生的作家,他出生于1951年,中学毕业后到陕北高原插队落户,生活虽然艰苦贫困,但依旧热爱那里朴实的人民,也辛苦劳作,想在农村广阔大地里“大有作为”。不幸的是,因环境恶劣和自身身体的双重因素,三年后他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从此,上大学无望,找工作困难,生活困顿,史铁生开始了艰难的人生旅程,他曾几度“渴望过死,祈求过死”,最终坚强地活了下来,选择了写作。对于当今的大多数人来说,写作并不是自己重要的生命构成,而对史铁生来说,却是单纯而又专注的选择,这种不利的生命处境却又在客观上成就了他,让他在浮躁的社会里与众不同,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

史铁生如果不失去双腿,他是一条壮汉。即使他失去了双腿, 他也仍是一条壮汉。他选择写作后,始终宽宏大度地微笑着,他是一个坐在轮椅上大肚能容的笑傲者。逝去的那段历史他已认了,并不追究,追究也追不回来他的青春和双腿。早在伤痕文学时期,他就没有哀怨和谴责,后来他的文字里始终跳跃着明媚的阳光,在他著名的小说和散文《我与地坛》中,那个命中永远不能及第的长跑者还在乐此不疲地跑着,代表着宿命却又乐观的作者本人。

史铁生曾说,他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病隙碎笔》就是在他做血液透析以后开始写的,断断续续写了两三年。史铁生说,他自然就产生了这么一个题目,为什么叫碎笔呢?因为身体差,写不了长的,就把事情敲碎了写。一边想一边写,年纪大了,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往事也从记忆深处慢慢浮现出来。因为史铁生是一个典型的“坐家”,常躺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屋角,自然少一些流浪而多一些静思,少一些宣谕而多一些自语,少一些活动而多一些遐想。史铁生因双腿瘫痪,在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方面,自然不如其他作家,但他却通过思考生活思考心灵,达到了别的作家达不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深刻地感受生活是需要静下心来的,史铁生拥有了这一个“静”字,常常想得比别人更深入透彻,他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已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史铁生的作品,不追求外在的所谓宏大主题,其作品中总有一个“我”,他的写作总是从“我”的最真实感受作为出发原点。评论家季红真说:“如果说他以小说表达智慧,散文中则更多的是质疑的敏锐与解构的激情,后者则是灵魂皈依的感情。”可以说,史铁生的许多作品分不清是散文还是小说,或者他干脆不用分,如《我的丁一之旅》,又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两种文体杂糅在一起,有一种非虚构的精神气质,形成了他独有的魅力和鲜明的烙印,让人读后感到苦涩在渐渐淡去,知足充实在慢慢占据心灵,身边的一切都渐渐变得可爱。

史铁生为人低调平实,他曾说过:人之于世,应该像徐志摩《再别康桥》那样,“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尽管他已逝世多年,但他的作品却常读常新,他睿智的思想,照亮的反而是我们现在日益浮躁和日益幽暗的内心,他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2022-11-01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4694.html 1 3 史铁生的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