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夜明珠

书史拾零

◎苏枕书

嘉庐君:

这几年书籍史研究很热闹,好比前些年的医疗史研究。只是我们近代之前的读者绝大多数都是精英阶层,真正的普通人的资料实在太少。前日翻检女性诗文集,见国图有李氏半亩园光绪二年刊叶蕙心《尔雅古注斠》附《兰如诗钞》。李慈铭对《尔雅古注斠》评价颇高,“其搜采较臧拜经所辑为多,间附案语,亦甚精密”,但“末附刻诗一卷,则未能工也”。

胡适曾感叹清代女子的著述成绩实在可怜,“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是诗词”“绝大多数都是不痛不痒的作品,很少是本身有文学价值的”“学术的作品不上千分之五”,这是胡适因女性才华被压抑和埋没而有的激愤之言。以今日的眼光看,即便是“不痛不痒”“未能工也”的诗词,也值得作为史料重新品读。叶蕙心幼承家学,可背诵《尔雅》全册,后悟得声音训诂通假之旨,“病邢疏之简,郭注多用旧注,又不明所自出”,因此“亟欲裒古注为一书”。但她婚后忙于侍奉翁姑、操劳家事,并未完成著述。直到咸丰三年(1853),避太平军之乱于东台之三里泽,“晨夕稍暇,翻阅书籍,采择以考订者几二十年,成书三卷,条理略备,犹不自信”,当时她已六十二岁。《兰如诗钞》卷首《自述》就是经历了太平天国之乱的知识女性的黍离之悲,“衣物空所有,诗书已作尘。堂上有翁姑,温语时慰陈。里中母与弟,买舟相劝频。誓死不肯出,随城同陷沦”,十分惨痛。《拜亲墓》回顾家事,大概是我不会写诗的缘故,对于这些纯粹写实的记录尤其觉得宝贵。最有趣的还是《尔雅古注斠书成,刻将半,工人索偿,质钗二枝,诗以志感》:

刻书尤视注书难,素耐清贫砚水寒。敢羡浮名夸著述,无忘故纸阅辛酸。行间检校防鱼鲁,箧里搜罗少绮纨。质库暂将休笑我,未容酒债许同看。

虽说《尔雅古注斠》是李氏半亩园藏版,看起来是丈夫为妻子所刻;但这首诗分明告诉我们,叶蕙心是当掉了自己的首饰支付自己著作的刊资。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妻子为了丈夫买书而奉献首饰、嫁妆乃至一切财产的记录,是过去极常见的佳话。

还有一则与刻书有关的材料,是钱仪吉《衎石斋记事稿》卷一《记汤烈妇》里的故事。烈妇钱氏嫁给嘉兴北门外荷花地的汤家,生一女而寡,归母家居住。当时钱氏未满三十岁,婆婆家中贫穷,受人诱说,决意卖掉钱氏。知道钱氏性格刚正,恐怕不会同意。于是告诉钱氏,要带她去某个亲戚家,并事先告诉买下钱氏的人家,令他们在东门外等待。婆婆来到钱家,带钱氏乘小船。钱氏问是去哪个亲戚家,必须要我去么?婆婆说,不是亲戚家,是我太贫穷,无法养你,所以要辛苦你到人家去做帮佣。钱氏心里怀疑,又问是什么人家,为何这么远都不到。婆婆说,快到了。不久有其他小船靠近,船中四五人都作盛装。婆婆这才告诉钱氏真相,钱氏立刻起身投水。众人将她救上船,她大哭说快送我回家,否则宁死不辱。而婆婆之前已拿了买家的钱,坚决要让钱氏嫁过去,便将钱氏拉入船中,令船夫快行船。钱氏拼命投水凡三次,众人只好许她回去,婆婆也还了事先拿的钱。钱氏投水时被众人拉扯扼胸,回家后剧烈咯血。“妇父业切书,切书刀重或数斤,操提十余年,血瘀于臂,为疽。医者汤广兴视之云,不可治,后必截手死。视妇,亦云必死。数月则俱死。”切书在当时是贫贱的职业,从业者社会身份低下,没想到在这则惨烈的故事里见到一笔记述。

方才希於说已收到《古本之尘》,当中有他给你的一册。书在北京和京都之间走了个来回,又要去你那边,替我走了一段长路。羡慕你春日出游,如有旅中来信则更妙。

松如

癸卯仲春廿二

2023-03-2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29268.html 1 3 书史拾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