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周刊

百年前的 如皋县水利会

◎程太和

民国肇启,如皋士绅鉴于境内河道淤塞,堤闸失修,妨碍灌溉,筹划成立县水利会。经一段时期筹备,于民国三年(1914)秋正式成立,同时在该会附设测绘局。

水利会成立之先,报经江苏省公署核准,在全县随田赋带征水利经费,每亩二分,连续三年,共征集18万银元。

民国三年秋,水利会开始办公,设于县议会原处(即广福寺,俗称“大寺”,新中国成立后,此处为如皋“人民剧场”)。会长沙元炳(字健庵,如皋著名实业家、教育家、诗人)、副会长张相(字少宾,住东乡丰利坝);坐办俞铭德(字达三);评议员每区一人,有祝光樾(字荫中)、沈础(字树勋)、潘肇元(字新伯)、潘树声(字斆安,东北乡李堡人)、冒杰(字佐唐)、方家珍(字子英)、李莲(字亚青)、金圻(字述仁,号萍郊,晚号无竞,东乡北坎人)、陈子猷、刘濂溥等18人;测量工作由测绘局人员兼。民国十年(1921),聘川沙县陆思为工程专员,后由本县贾书河、邱锡爵继任。以上人员中,正会长和评议员无薪水,开会集中时招待食宿报支车船费,挑河、修堤则临时雇农民工。

工作开始,水利会首先确定全县水准标点,因如皋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形如伏釜”,城区至东陈一带(今中山东路东延段)居于“釜脐”,故确定南门外宏济闸为标志,假定高出海平面30尺水准。用水准仪和地形仪分组测量县境内各大河及其支流,沿河设立“水准标”。计有:运盐河(今通扬运河)的立发桥至白蒲段;龙游河自南门外至吴家窑南分流,由张黄、新生、周圩、碾砣四港至长江;东串场河(今如泰运河)由丁堰至掘港场,以及凌河、寺河、观音港、崔家河、如靖界河、落马河、堡河(今丁堡河北段堡河口至李堡段)等。每年春季农闲时,雇农民工分期疏浚上述各河。先后建造新生港船闸一座,周圩港闸一座;重修李家桥利民坝和范公堤;与东台县协作合修黄沙洋三孔石涵。

民国十二年(1923),县水利会与清丈局(民国十年,测绘局改建为“清丈局”)同迁至冒家桥北梢祝宅。民国十六年(1927)春,五省联军孙传芳残部驻如皋城区3个月,勒索粮饷军饷。正值会长沙元炳病故,县长周焘将水利会余款托出,以应眉急,水利会由此结束。

再后来,县建设局成立,兼管全县水利工程,水利会的功能也得到了继承。

2023-06-0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8570.html 1 3 百年前的 如皋县水利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