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化周刊

《四季随笔》书名小笺

◎莫泊

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在中国已有五六种译本,其知名度简直不输兰姆的《伊利亚随笔》。这本书的原名直译过来是《亨利·赖克罗夫特私人杂记》。像伊利亚一样,赖克罗夫特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吉辛在序言中佯称是在编选亡友赖克罗夫特遗留的杂记,大致分为四辑,依次冠以春、夏、秋、冬作为标题。第一个翻译此书的李霁野便是据此将书名改译为《四季随笔》,后来的译者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中文世界里最早提及此书时,书名译作《草堂随笔》,如周作人《喝茶》中写道:“葛辛的《草堂随笔》确是很有趣味的书……”据说郁达夫也很喜欢此书,称之为《草堂杂记》。这“草堂”二字从何处而来?我开始怀疑可能是有日语译本在先,因为周作人和郁达夫都是在日本见到此书的。但为什么会用“草堂”这个别具中国古典色彩的词汇呢?仍然费解。

后来得知此书另有一名An Author at Grass,李霁野译为《闲着的作家》,叶灵凤译为《一个休养中的作家》《一个退休中的作家》,而Grass这个单词最常见的义项恰巧是“草”字,这才恍然大悟——赖克罗夫特在乡下闲居的日子里写下这些随笔,“草堂”不正是中国古人退隐闲居之所吗?

董桥《访书小录》中写到此书,他觉得译成《四季零墨》,大概也行。

2024-05-08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72244.html 1 3 《四季随笔》书名小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