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时 评

办好民生实事需要更多“与民共情”

□唐彦云

上月底,南通开发区管委会走进市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室回应群众关注热点,其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当有业主反映小区拆违过程中,缺乏必要配套措施,导致扬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时,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保德林的答复中有这样一句:“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住在这儿我也不会满意,扬尘飘进家里对人体健康、家庭环境都会带来影响,也不符合开发区生态环境的要求。”没有官话套话,朴实的“如果是我住在这儿”,立刻拉近和居民的心理距离。

现实生活中,一些承诺的民生实事没有按进度推进,甚至没能兑现,一些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服务部门缺乏“共情”能力,没能真正把自己摆在群众所处的位置、境遇上去思考问题。换言之,如果是自己和家人遇到了类似问题,那么办理速度、办理质效肯定有所不同。

据最近《江海晚报》报道,崇川区在对易家桥新村改造后,探索物业管理新路径,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全国知名“美好社区运营商”,从细节入手,精心打磨,使小区文化品位、生活服务品质得到提升,而且留住了烟火味,解决了“老大难”,赢得居民的心。报道中写道:“值得一提的是,从北京来通的愿景团队工作人员,全部租住在贰号院内,‘只有切身融入社区生活,才能对居民的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控。’”细节之处见真心。可见,与民共情,不仅需要“设身处地”,更需要最大限度与老百姓站在一起、体验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可以说,与民共情是党员干部当前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基础。没有抽象的人民,也没有泛泛的民生,只有具体的一个个人,一件件民生实事。只有不忽视每一个百姓的呼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与民共情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维护群众正当利益、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合理需求贯穿工作始终。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百姓冷暖,件件连着党心民心。党员干部越与民共情,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用一个个厚实的“民生礼包”温暖民心,才越能使党和人民“连心”,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2022-11-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5672.html 1 3 办好民生实事需要更多“与民共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