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市记忆

王佐清和他创办的 三里墩小学

□王若静

王佐清,南通三里墩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从小爱读经史子集,尤稔荀、孟散文以及管仲经营之道。其父王椿荫在诸子成家之后,便将自己积聚起来的劳动所得均分给他们,分居异爨。从此,王佐清于鲍家桥东侧开办了砖瓦店、木材行、酿酒坊,兼营日常生活用品。因其勤勉有加,经营有方,理财有道,资产越积越丰。

之后,为扩大经营规模,王佐清开始考虑筹建大通轮船公司南通分公司,他将所有的店、行、作坊委托给其表侄陈三虎代理,本人则专注于多方集资筹建分公司事宜。经过周密勘测,王佐清最终选址姚港,组织人员建码头,修石楗,造仓库及办公用房。一切俱备后,便正式入股沪上大通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到沪上后,王佐清随即偕同堂侄王象五等人筹建大储栈。由于姚港码头距主城区较近,有区位优势,加上有沪地大储栈作储货后盾,故其客运、货运之兴隆气象与大达轮船公司天生港码头相比,皆有过之而无不及。申通、宁通两条航线的经营态势,可谓蒸蒸日上。

在这大好经营形势下,王佐清考虑更多的不是单纯的专营私利,而是家乡三里墩的子孙后代的教育大计。他义无反顾地以其分得的房产、部分地产和自己辛苦积攒起来的部分资产捐助乡里,于1908年兴办了南通县第十一国民小学,并任该校首任校长,为家乡父老的子孙后代就近入学,接受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王佐清受到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授匾奖励。

据王佐清孙辈们的回忆,这块匾长约2.6米,宽约1.3米,厚约0.08米。框为优质的麻栎,中间部分为高级绵料纸,以生丝织成的绫作底衬,装裱而成,亦称“囊子”,字写在“囊子”上,是“乐善好施”四个字,字体以楷体为主,兼有行意。每个字的大小约为40厘米见方。匾悬挂在王家朝北敞厅屋的第二根与第三根桁条之间。

王佐清为了突显正屋堂间的雄姿,特地邀请通地雕刻艺人精心设计,按原样复制了一块华丽的新匾。新匾用拼合的楠木板作面板,涂以泥金,犹如一块巨大的金板;再在泥金的板面上饰以龙的图形。新匾上的字并非直接书写上的,而是按原字的大小、笔画粗细雕刻而成,涂以纯黑上等漆,永不褪色,观之油光可鉴,十分赏心悦目。新匾悬挂在王家朝东正屋堂中的第二根与第三根的桁条之间,为正屋堂间增辉添彩。王佐清的孙辈们从幼年、少年再到青年一直生活在这里,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王佐清是民国时期南通城区继张謇之后又一个捐资办学的开明人士。据《南通县志教育大事记》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王佐清先生为兴办教育,创办该校。校名为第十一国民学校。校址位于南通市东郊三里墩地区。王佐清亲自聘请的优秀老师,保证了教学质量。后来,这所学校改名为三里墩小学。一九八七年六月由南通市郊区教育局教育史料编写组汇编的《南通市市区校史汇编》第四集(上册)及南通市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油印的《南通市志·教育志》(1912—1987)都说,三里墩小学“教育质量比较稳定,具有光荣传统”。

2022-11-2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7923.html 1 3 王佐清和他创办的 三里墩小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