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民间写真

寿星外婆

□孙建华

外公是上世纪民国初如皋师范毕业生,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其学生和周边熟人尊称外公为马先生。外婆本姓汤,也许外公是教书匠的缘由,邻里朋友们昵称外婆叫“马婆”。

外婆出生在清末的庚子年。那年头,民间女子缠足仍是普遍现象,当时外婆的长辈们倒是很开化,未让外婆裹足。这一看似小小的放足之举,给外婆带来的不仅仅是解脱了一生的束缚和痛楚,而且自小也萌生了开明开放的思想和行为。

外婆未上过学,却能背诵《三字经》等很多内容,说是儿时兄弟读书时在窗外听到的。外婆似乎有心算的特殊能力,买菜时往往卖菜的人还在计算,她早就算出了结果。外婆虽不识字但知道很多生活常识和哲理。她经常会结合日常生活讲一些谚语和俗语,比如,预测天气变化时有“早上烧霞、等水煮茶;晚上烧霞、热得直哈”“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等,正值农耕时有“种早不荒,起早不忙”等,提及健康话题时有“要得伢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等。每逢季节变化,外婆总会讲一些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常识。盛夏夜晚纳凉,面对浩瀚星辰,外婆会指点北斗星的方位,讲述银河与牛郎织女的故事。

外婆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六点前起床晚上十点前睡觉,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外婆喜欢听广播也喜欢看电视,特别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即便联欢晚会有多么精彩,十点前她依然雷打不动地休息。也许有如此规律,外婆能够在不看钟表的情况下基本准确地报出实时时分。外婆还有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就是坚持每天起床后先喝一杯温开水再出门,外婆长寿的秘籍里或许可以从中悟出一些养生的内涵:补充体内水分;增加身体热量;适当稀释血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外婆晚间烧好开水,为了次日早起温水饮服而手捧篾竹水瓶回房间的画面,还常常浮现在我们眼帘。

记得那段时间还是供给制,粮油肉蛋等都需要凭票供应,外婆特地在院子里搭起一个鸡窝,养了几只老母鸡,好长一段时间就是靠这老母鸡生的鸡蛋补给了家人的一些营养。取消供给制后,外婆仍然觉得鸡蛋是最基本的营养需求,坚持每天早餐有煮鸡蛋,还特别嘱咐蛋白与蛋黄一起吃,说是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脑白金和脑黄金。

勤俭持家是外婆那一代人经历多重苦难的特质。那时候家里还用蜂窝煤炉,外婆在烧煤过程中摸索出一些节省蜂窝煤的有效方法。比如:炉子风门开多大合适,换蜂窝煤何时最佳,封炉火候怎样把控,炉子周边的余热如何利用等等。按照现在的说法是节能减排做到家了。到了寒冬季节,外婆为了“冬藏”而忙碌不停。将过冬的黄芽菜放置在阴凉处,并不时地搬动翻转以防损耗。选购性价比较好的雪里蕻和白萝卜,然后用其独有的配方腌制出风味独特的酱菜。雪里蕻烧豆腐、雪里蕻盖浇面、葱炒萝卜干……回想起来就嘴馋,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婆的味道”。

韧性坚强则是外婆从骨子里与生带来的。外婆年幼时曾得过一场大病险些夭折,可能正是历经这样的磨难,造就了外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意志。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与外婆相处的几十年里,外婆从未当过我们的面流过眼泪。“文革”期间,我们的父母被下放劳动,外婆毅然决然撑起这个家,让全家度过了那难忘而漫长的岁月。邻里朋友赞誉外婆遇人遇事不卑不亢处变不惊,真是“坚强的马婆”!

外婆一直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无论是艰难困苦的年代,还是生活有所改善的日子,外婆总是秉持着豁达向上的心境面对生活。外婆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外婆会关心关爱子孙的成长,但从不干预子孙的工作与生活。两个舅舅平时与外婆不在一起生活,邻里们时常会跟外婆打趣:“您儿子好久没来看您啦!”外婆总是乐呵呵地以舅舅工作繁忙为由来回应。外婆平时也与邻居们聊聊家常,总是以自身良好的言行维护邻里的和睦团结。有时为了烘托和谐气氛,外婆也会插科打诨说说“顺口溜”,逗得邻居朋友们哄堂大笑。

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生活故事。外婆是经历过三个世纪的百岁人瑞,自有长寿的道道,观察外婆的生活我们可以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2023-01-0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1194.html 1 3 寿星外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