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民间写真

我在供销社电大班兼职

□瞿光唐

那张大红封面的《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南通地区分校聘请书》,40年来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橱里,它见证了我的一段难忘经历。

《聘请书》16开大小,内页上半部分方框内写道:“瞿某某同志:我校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特聘请您担任供销社电大班微积分课程兼职教师。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其上盖有“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南通市分校”的鲜红印章。内页下半部分写有“兼课教师职责”:热心电视教育事业,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并要求教师做到教学“五认真”,即认真收看电视课、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983年,在改革春风吹拂下,南通市机构改革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从3月1日起,南通地、市合并,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聘请书》封面的“南通地区分校”与内页公章上的“南通市分校”名称不一致,正是当年地市分校合并留下的历史印记。9月,市委任命了校级领导,明确由时任副市长的张佑才同志兼任校长。

其时,南通市电大发展迅猛,但资源紧缺。各行业系统纷纷利用各自教学硬件资源优势,为本系统在职职工提高学历而举办电大班,一时间成就了南通市在职职工获取大专文凭的一道亮丽风景。南通市供销社电大班也应运而生,办班点就设在南通市供销干部学校(姚港路)内,具体事务由市供销社教育科负责。学员40多人,主要是市供销社直属单位以及部分县区供销社骨干,班主任由市供销干校陈老师担任。

这个班学员组成特别,年龄相差十多岁。有几个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他们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恢复高考后,错失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这一次电大班办在了家门口,自然非常珍惜。还有部分中专毕业生,他们大多已成为供销社骨干或者部门负责人。我的两个同事,为了报考某财经学院,也来电大班听课复习。

那时电大尚未实行注册入学,取得入学资格必须通过入学资格考试。电大班正式开始电大课程学习之前,有两个月的入学考试复习时间。因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我就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想方设法为学员拾遗补缺。课余时间,我除了备课、批改作业,还编写补充复习资料,自己动手刻写钢板、进行油印,经常忙到三更半夜。班主任陈老师客气,给了0.6元/张的报酬,算是对我额外劳动付出的褒奖,让我感觉很不好意思。这种感受,对于我们兼职教师,十分正常。

我在电大班兼课,用的是业余时间,星期天或者工作日的晚上。学员们都有各自的工作,不少人还有繁重家务的牵累,但大家总是克服困难,坚持到校,一课不落。我感同身受,兼课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某晚长时间雷阵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家人劝我请假,我深知肩负的责任,冒雨骑车前往。前方行道树上的一个大树杈突然断落下来,差点砸在我身上,好在有惊无险。这事被同学们知道了,我站在讲坛上,赢得了掌声一片。

电大班学员平时上课,在电视里收看中央电大课程内容讲解,这是单向的,缺少即时互动。而辅导课,作为收看电视课的补充,显得十分重要。辅导教师与学员互动,可以充分发挥辅导答疑作用。在其后的将近2年中,我根据中央电大有关数学课程的安排,陆陆续续地为他们提供了期末考试前的教学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入学考前辅导,该班学员全部被录取。其后的电大微积分等课程考试,也悉数高分通过。三年后,学员们都获得了电大大专文凭,一个个喜形于色,我也如同喝了蜜糖似的,心里甜滋滋的。师生们业余时间的辛勤付出,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市电大刘副校长还特地给我来电,表示祝贺。

40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那份红彤彤的《聘请书》,自然会想起当年躬耕电大三尺讲台的幸福情景,仿佛如昨。今天,各行业系统自办的电大班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进步。不同的年代,就有不同的办学形式。人们有理由怀念上世纪80年代电大班的夜校灯光,一大批中青年,在这灯光照亮下,获得了更加光明的前程。而我这个兼职教师,也收获了沉甸甸的记忆。

2024-05-1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72742.html 1 3 我在供销社电大班兼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