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新闻-资讯-生活第一门户 南通网首页
新闻 南通时政 南通服务 互动 公告活动 爆 料 台 汽车 汽车行情 汽车保养 南通论坛
娱乐 娱情八卦 电影电视 图片 图说南通 酷图热图 房产 热点楼盘 房价曝光 数字报纸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江海文化>> >> 正文

通籍画家袁运生捐赠传奇作品

2021-04-26 12:19:21 来源:

修复《水乡的记忆》,重焕名作光彩

23日下午,“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引发国内美术界的广泛关注。

《水乡的记忆》是南通籍著名画家袁运生创作于1962年的毕业作品,也是他的第一幅壁画稿,堪称其成名之作。这幅作品问世后,经历了批判冲击、不知所踪、失而复得到涅槃重生的传奇经历。今年,袁运生将这一重见天日的珍贵作品及全套创作手稿悉数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此项目入选了今年文旅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这次展览以捐赠作品为契机,抽丝剥茧般地向观众展现这件作品的诞生与命运,力图修复一段曾经断裂的记忆。

现场: 袁运生重新为作品签名

在23日下午举行的开展仪式上,袁运生兴致勃勃地与大家分享了这段曲折的经历,还在现场重新为作品签署了姓名。他表示,“能把大学时期的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捐赠给母校,我非常激动。这件作品是我的恩师董希文先生很喜欢的一幅。同时也感谢尤拉女士3年的修复,使作品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光彩。”

著名画家范曾与袁运生既是南通老乡,又是多年同学。两位艺术大师都出自南通历史文化街区寺街,他们当年在南通中学就曾同窗6载,后来又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校友。当天的活动现场,范曾讲述了他与袁运生70多年友情中所发生的一些生动鲜活的故事,也对《水乡的记忆》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水乡的记忆》无疑是中央美术学院若干年来毕业创作的一个杰作。《水乡的记忆》这个题目,是他和袁运生当年考虑再三而定。范曾认为这件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现代是指具有现代造型的思想,这个思想是袁运生从年轻时代就具有的对艺术的敏感。这幅画代表了整个的时代,所以此次捐赠意义重大。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向袁运生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他说,袁运生先生在求学时期,受到董希文、江丰先生的深刻影响,很早就树立了探索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形式结合的志向。本次展出的《水乡的记忆》以及大量手稿,是他艺术探索的一个里程碑,《水乡的记忆》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已经几十年了,这次有机会将作品修复展示,是非常难得的。相信这次展览的举办,对我们认识袁运生先生的艺术成就,学习他求索创新的艺术精神,将产生重要的学术意义。

缘起:江南水乡激活创作灵感

1979年10月,袁运生创作的大型壁画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亮相北京首都机场航站楼,甫一登场便引领时代风潮。这一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风向标”的作品,如今已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经典。袁运生在其后第二年所写的《壁画之梦》中,提起了他创作壁画的缘起,那就是1962年的《水乡的记忆》。

那年春天,25岁的袁运生走进苏州的甪直古镇,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触发了他的创作冲动。袁运生回忆,当时有两个幽灵徘徊在他的心头:一个是敦煌,一个便是陈老莲的博古叶子。水乡的风情正可以消化它们。

在董希文老师的鼓励下,袁运生开始创作这件毕业作品。家乡南通也有相似的水乡情韵,袁运生说,“满纸错综的钢笔线表示了我对家乡人民深切的怀念。”

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画局部人物的白描,最终一气呵成完成了彩稿。他回忆,“记得我最先画了右下角沉思的女孩,我给她以希望,就像我自己也用希望来填补我心灵的不安一样。从局部画去,一个多月的时间紧张地度过,画布终于给我填满了,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改动。”

《水乡的记忆》几乎从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作品得到董希文先生的热情赞赏,他为这幅画打了满分“5”。美院的另一些教师则认为作品不能及格,只能得“2”分。最后在董先生的坚持下,折中给了个“4+”。

对这件作品的争议,一开始还是展览会留言簿上的论战,不久便上升至报刊上的批判。有人认为作品“丑化劳动人民的形象,把他们画成体态畸形和有暗淡情绪的样子”。受到冲击的袁运生不久被分配到东北的长春市工人文化宫。

重生:3年修复让“记忆”复活

袁运生之子袁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水乡的记忆》的曲折往事和重生历程作了介绍。

1962年这幅作品创作完成后,就留在学校。1963年《春芽》画展,《水乡的记忆》成为被批判对象。学校要开现场批判会之前,袁运生的好友张郎郎——张仃先生之子,偷偷把此画割下来偷回家里私下保管。张郎郎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为保护好朋友,出于仗义,我要让他们没有批判的目标(指作品)。”一年多之后,工作组进驻中央美术学院,组织“背靠背”交心,有人揭发了此事,迫不得已,张郎郎只得送还美院。

张郎郎将作品还回学校后,作品多年不知所踪,这是一段不清晰的记忆。但这件作品依然作为那个时代优秀的教学成果,被不断提及,萦绕在人们的心中。老艺术家江丰曾写道:“如果这幅画尚未毁损,拿出展览,我可以预言,观众会替它平反、恢复名誉。”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有人看到此画铺在地震棚外遮风挡雨,其后又不知漂泊何处。2018年,在袁运生工作室的过道里此画重现踪迹,但已严重破损,被送往尤拉工作室进行修复。

袁野介绍,尤拉女士是波兰人,曾留学前苏联修复专业,嫁给同时留学前苏联的央美留学生张伟先生(现任央美雕塑系主任,也是袁野附中和大学的老同学)。尤拉修复了很多中国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徐悲鸿、靳尚谊、詹建俊等艺术家的作品。

经过了近3年时间的精心修复,《水乡的记忆》又复活了,观众得以欣赏到她最初的样子。而4月的这场展览,让当年江丰先生的设想,成为完美的现实。

记者张坚

一键分享至

相关新闻

酷图热图

2018CBDF中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中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航拍淮安白马湖畔金 ...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