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学与思

创新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张一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沿江所将以“创新突破”为主题,深入实施党建、科技、服务三项创新行动计划,坚持以国家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农业科技攻关,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一、实施“党建创新”行动计划,强化引领发展之路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政治站位,领导班子带头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组织科技人员读原著、学原文。紧扣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带头笃行实干,深化“党建+”平台建设,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科技支撑。

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日常监督检查,做好重要节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研判和应对处置,坚决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发挥新闻宣传的旗帜作用、激励作用、引领作用。加强农科信息宣传工作,持续报送《农科动态》,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创新度。

净化风清气正环境。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两个责任”贯彻落实。紧盯重点领域,实施专项监督检查,深化诚信科研、廉洁科研建设。扎实开展专题纪律教育,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环境,为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构筑起坚实的纪律规矩“安全网”。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项目、创新成果新突破。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重点打造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创制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进一步强化沿江所科技创新成果品牌效应。加快与高校院所、市场主体对接,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探索构建“创新联合体”,全面破解农业卡脖子难题。加强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主动跟踪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争取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牢牢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主动参与省、市重大项目设计,组织优势团队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加快推进省级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夯实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基础,切实把种质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开发好、利用好,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优异素材。

深入推进学科团队建设,培育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创新团队。围绕粮食安全、生物育种、耕地质量、面源污染、资源环境、绿色防控、营养健康等重点领域,培植1-2个生产有需求、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学科增长点。对标江苏省农科院卓越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推进“真团队”培育,以破解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产出精准服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重大成果等为导向,打造1-2个研究方向明确、运行机制良好、成果规划清晰的卓越创新团队。

加快推动平台条件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一中心三基地”运行机制。全面拓展沿江所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集聚高端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等功能,不断提升院所发展能级。坚持科研主题突出、生态效益优先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谋划建设方案,全力推进崇川区现代农业综合基地建设。科学谋划薛窑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建成沿江所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着力打造高水平育种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种源创新能力,为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提供平台保障。

三、实施“服务创新”行动计划,深化融合发展之力

持续深化服务产业能力。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系,加快合作方式转变,从单纯转让向合作研发、合作开发、技术入股转变。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全方位、多途径推介物化成果和科研产品,提升社会影响力,让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创建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所内外农业科技专家群体智力资源,组建专家顾问团和科技咨询与评价中心,开展科技计划、科技项目评估以及相关咨询服务。进一步整合农学会资源,更好地提供专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持续深化服务地方能力。深化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模式,承接地方政府转移职能,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全面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开展科普进农户、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擦亮沿江所“技泽江海”特色服务品牌。务实推进“所地共建”“所企合作”“所村对接”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创立运行机制,创成一套体系。深化亚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实现亚夫科技服务南通市全域全覆盖,规范运行沿江所亚夫工作站,做好成果示范推广工作,提供从技术指导到品牌农产品开发销售的全程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作者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南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2-10-3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4611.html 1 3 创新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