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阅 读

读书时的会心一笑

□杨谔

我国自古就有尊重读书人的传统,千千万万个个体的素养,关乎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前几时网上流传一位著名中文教授开列的书单,但见他朱笔一勾,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便只剩下可怜的“几种”可读。我心里不禁嘀咕:这书单到底是开给谁看的呢?

站在九楼十楼看风景,固然比站在一楼上要看得远。但要上十楼,总得从一楼一步一步往上走才行。

如果没有基础知识、阅读经验的积累,那些浓缩了人类智慧的经典之作未必就能读懂,至少无法充分领略其中的妙处。二三十年前我买过不少书,如《歌德全集》《伊利亚特》《巨人传》《瓦尔登湖》《古文观止》,李白、杜甫的诗集,唐宋八大家散文,塞内加、尼采、叔本华、罗素、蒙田等哲学家的论著。刚买时迫切地想读,读不了几页便放下。置之书架上,任其蒙尘。近几年重新开始阅读此类书,则甘之如饴,一日不读,心便发慌。常读常新,读者能由此产生联想,激发向善向美之心,是经典的共同特点。真正读懂一本好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能背诵出一本书的所有注解也不能表明已经读懂。书籍与读者,有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经历丰富了,境界接近了,才有可能发出会心的一笑。宋代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中有句云:“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的这一笑,颇有禅悟一般的玄机,书籍与读者得到沟通时,也常有此景。

不要轻易地否定某些书。对于幼儿来说,绘本类图书是最好的;对于农人,有关种田的书是最有用的;对于热恋者,浪漫的故事诱人并可效法;对于喜欢沉思的,富有哲理的书当然是首选……所谓好书,因人、因时、适合而已。凡能帮助他人掌握知识技能,启迪智慧,引导向上的,便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如果我们的讨论把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排除在外,那么阅读应该有精粗,缓急之分,也不可轻易中断。齐白石一日“空过”第二天便要补足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有志于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出成绩者,以开阔视野为目的阅读,求其大概,领略要义即可,关于专业的阅读则要尽量深入细致。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有了广泛阅读的支撑,基础才会厚实,类比联想,触类旁通,融通创新。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水浒传》是一幅政治、社会、风俗长卷,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当历史书看,莎士比亚的戏剧警句、哲思联翩而来,这些又与作者同时广泛阅读社会生活这部“活书”有关。

关云长爱读《春秋》。大指挥家小泽征尔每有闲暇,喜欢拿出五线谱来阅读,像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津津有味,其目光所到之处,仿佛就有乐声响起,他的心里就像藏有一支庞大的乐队。我的主要专业是书法创作和研究,平时多阅读碑帖和艺术理论、美学方面的著作,比较起来,我似乎更喜欢阅读传记与年谱。在那些书里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贤成长的轨迹,明白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与自己作纵向的比较,可以知道己身之不足。另外,读年谱对个案研究帮助很大,可以综观全局,同时也可以按谱索骥,深挖细节,少花力气,事半功倍。

阅读是极私人的事,及时总结、回顾、温习、学以致用,可以帮助取得最佳阅读效果。力戒攀比与急躁,也不要跟风与朝秦暮楚,要立定脚跟,尽快地在阅读中发现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2023-11-2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55940.html 1 3 读书时的会心一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