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新闻-资讯-生活第一门户 南通网首页
新闻 南通时政 南通服务 互动 公告活动 爆 料 台 汽车 汽车行情 汽车保养 南通论坛
娱乐 娱情八卦 电影电视 图片 图说南通 酷图热图 房产 热点楼盘 房价曝光 数字报纸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从三个故事看扬州创业氛围悄然之变

2019-11-23 10:00:32 来源: 扬州网

创业者享受“面对面”服务。司新利摄

  近日,财政部对第二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进行绩效评价排名,扬州荣获全国第一,并获中央财政6.3亿元资金奖励。

  在迈向城市发展第四次辉煌的征程上,这是一个让人欣喜、值得回味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回望城市创新创业之路,让人不由得想起三年前。

  2016年,扬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成为江苏唯一入选的城市。当时在答辩环节,有专家发问:扬州凭什么?对此,扬州的回答是:双创示范重在示范,地处苏中的扬州,在经济和地理上都具有标本意义,创业创新更具有示范性,更能发挥引领作用。

  三年来,扬州圆满完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任务,打造出可借鉴、可复制的双创示范“扬州样本”,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撬动地方财政资金96.77亿元,社会资金451.7亿元;整合各部门资源,推出“三张券”,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双创提供了高效的公共服务;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优化了鼓励创业创新的顶层设计……

  相对于这一项项成果,城市创业创新氛围的变化,更让人欣喜。从以前“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到现在“白天忙创业、晚上想创业”,三年双创示范建设,创业创新基因深深植入城市肌理、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整个城市共同的价值追求。人们形象地说,跳惯了“慢三”的扬州,现在跳起了“快四”。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故事,带您感受扬州城市创业创新氛围之变。

  从“平民”变“屏民”,三年净增13万个“小老板”

  营商环境优化点燃城市创业创新热情

  何为宜业活力之城?是拥有不甘平庸、勇于创新创业的市民。

  自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以来,扬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者铺就畅通无阻的“黄金跑道”,激励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进来、干得好、有奔头。

  “点点手机,就能拿到营业执照。两天不到,就能开家公司。”11月11日,市民张贵全决定在广陵区湾头镇开设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通过互联网,半天就办完了工商登记,一天半就完成了包括银行开户、涉税事项的企业开办全部流程。张贵全笑着说:“以前是平民,现在是刷刷手机屏幕就能开公司的‘屏民’,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对创业更有信心了!”

  像张贵全一样的创业“屏民”,还有很多。截至2019年10月,扬州市场主体总数已超过52万户。尤其近三年来,扬州市净增近13万个“小老板”,平均9个扬州人中,就有1人开公司。

  “登记注册是开公司的第一步,为了让企业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我们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探索运用‘互联网+工商登记’新模式,形成了一个全覆盖、跨平台、多方式的登记注册便利化体系。”扬州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

  “优化营商环境,哪里痛、哪里难,就改哪里。”该负责人举例说,针对“起名难”,取消名称预核准,实行名称登记与市场主体设立合并审理;针对“注册难”,允许合规住宅登记为企业注册经营场所,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针对“审批难”,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在全省率先实行“三十证合一”……一项项实招、硬招切实解决了企业在扬发展的后顾之忧。

  根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月份通报的全省企业登记情况,扬州工商登记合计0.5天完成,加上银行开户、办理涉税事项和公章刻制三个环节,平均用时总计2天,低于全省平均用时2.39天。营商环境的优化,点燃了整个城市创业创新的热情。

  从“皮包水、水包皮”到“公园创意”

  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载体,让城市洋溢创业创新活力

  “提起扬州,过去大家会想到‘早上水包皮、晚上皮包水’,但这几年,人们有了新的印象:‘公园创意’。”提起双创示范三年来城市的变化,优客工场(扬州)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晴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2017年底,在上海做建筑设计的年轻人戴超辞职回家,在优客工场成立了‘超级设计’工作室。如今,他的业务已遍及大江南北。”王晓晴至今记得这个年轻人在扬州的第一笔业务。有家公司拍纪录片,需要设计一个古代建筑的模型。对方希望能通过VR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内涵。几个人在办公室里足足讨论了一个星期,一直没有头绪。

  怎么办?戴超和团队索性将办公地点挪到了宋夹城和瘦西湖,每天背着笔记本电脑、带着稿纸,早晨出去、黄昏归来。威严雄壮的城门、设计精巧的五亭桥……眼前的一切打开了灵感的大门,最终的成果赢得了对方的点赞,也让工作室一战成名。

  “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人,环境、政策、平台都会影响到创业者的意愿、心态和成败。”王晓晴深有感触的表示,落户扬州两年多来,优客工场已经“一位难求”,原因就是这座城市不仅有一系列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更拥有优美的创业环境和完善的创业平台。

  王晓晴的感触,来源于三年来扬州不懈的努力。在推进双创示范过程中,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最好的地段、最优惠的政策、最周到的服务留给创业者。”

  扬州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三年来,扬州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3.6亿元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65亿元,用于建设和发展科技产业综合体、孵化器等载体空间。北大科技园、扬州软件园、智谷科技综合体、马场创业街、万方科创书院等一个个“众创空间”,为年轻人提供创业机会,也成为扬州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和“加速器”。

  人才公园等四百多个散布城市各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数十个建在家门口、优雅静谧的城市书房,让创业者时时刻刻刻都能寻找创意和灵感。创业者们说:推开公司门,走两步就是公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是一种享受,也能迸发出更多的“公园创意”。

  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下扬州”

  不断提升的人才环境,让扬州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

  扬州是教育大市,但高考人才外流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痛点”,人们形象地形容:“出去一火车,回来一汽车。”但这三年,出现了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下扬州”的喜人变化。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被誉为扬州建设新兴科创名城主航道上的“一号工程”。不久前的一次招聘,让研究院负责人大呼意外:面向全国招聘30名博士,一开始担心没人愿意来,没想到最后报名的居然有1000多人。

  刘东北,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副院长兼实验室主任,2012年,他从重庆来到扬州发展,迄今已有8个年头。“这里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非常有吸引力,让我来了就不想走了。”刘东北说,与“候鸟技术员”“周末工程师”不一样的是,自己要当一名“科技移民”,长期扎根扬州,为扬州发展出力。

  四海英才下扬州,扬州人才归故乡。这几年,回乡创业、回乡工作已成为很多扬州学子的首选。数据显示,近五年,扬州每年大专以上人才净流入达1万多名。

  喜人的变化,来源于人才环境的提升。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得好,近年来,扬州坚持“兴城先兴人”发展战略,着力构建“2+N”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人才高地。“2”,即为扬州《“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政策20条》;“N”,就是将《人才政策20条》分解成67个政策点、29个实施细则,涉及引进培养、作用发挥、资金补助、创业扶持等各个方面。此外,扬州“绿扬金凤计划”还修改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保障实施办法等,并继续坚持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要求,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扬落户。

  送政策、给平台、奖荣誉、造环境,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措施,使扬州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扬州市高层次人才每年新增四五千人,目前已达6.48万人,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的7.6%。(记者 高君 赵天 世春 默然)

一键分享至

相关新闻

酷图热图

2018CBDF中 ...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中国成功发射陆地勘 ...
航拍淮安白马湖畔金 ...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